
我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创始人朋友,他算是创业有成,通过这些年的打拼公司发展的逐步壮大,但随着人员的增多,他跟我说在管理上明显感觉自己力不从心。
他总是跟我说:现在管理太难,原来的员工还喜欢提很多问题,现在大家都不说了,都喜欢给我表功,让自己管理也很被动,公司的进步也太慢。
我有幸在拜访他的时候,顺便参加了几次他们的几次会议,作为一个旁观者,基本理解了他痛苦的源头。
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团队人员给出一些公司的建议时,尤其是很多大家都形成共识的老问题,我的这个朋友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总是一直在不停的解释,试图通过解释让员工认同问题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显然,老板并不认为别人提出的问题是问题,更甚至老板会认为这个提问题的人价值观不正。
我想这并不是提问题人的错,更是朋友对待的态度出了问题,面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自己固执的认为自己的解释才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问题的源头,核心就在于朋友这个面对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
在朋友的眼中:自己的经验认知就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员工提出什么问题,总是可以“从容”的说服对方,慢慢的员工也就认为老板的选择是合理的了。
而那些喜欢提问题的也就不说话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无论说什么老板还是不改变,那些忍受不了的,最终就会走掉,而那些忍受了的,最终则选择了给老板说好话,才可以活下来。
于是,一个企业的内耗文化在慢慢形成:一种喜欢解释的文化,一种老板不愿意改变的文化。
我记得曾经思考过,一个企业员工的做事行为就是企业的文化,而企业的文化又源于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
可以说是老板的价值观决定了员工行动的决策路径,从价值交换上来说:员工为了获得工资,只能通过去做老板认同的事情来交换价值。
对于我这个老板朋友来说,显然提问题并不是老板喜欢的事情,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让他变化更是太难。
于是固执的解释是面对问题的更低成本的方式,但这却存在后遗症。
老板朋友在无形之中做了一个假设:我的经验都是对的,大家都不要提问题,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但老板没有想到的是:
很多问题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并且无论自己是否解释,问题依旧存在。
这最终的后果就是问题解释了一次又一次,员工不再提问题,公司越前进越痛苦,效率越来越慢。
这慢就慢在老板的决策机制上,任何变化都喜欢用不变的解释来面对。
但竞争毕竟是对外的,而不是公司内部形成的,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自己是通过解释来应对,而对手是通过迭代自己,优化自己来解决,这最终就必然会被对手远远超越。有句话说,这个世界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说一声。
我这个朋友如果还这么固执,早晚会被时代抛弃。
如此想想,自己在工作中也在变得固执和喜欢解释,其实很多时候这解释并不是源于问题本身,更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感情绪引起的:害怕没面子,害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固执正是由此产生。
要进步,就必须要建立打破自己固执的机制,让自己面对问题时,真正透明的去做到虚心改变,让自己的决策回到事物本来的样子来上来,好建议就采纳,错了就优化。
成长就是如此,因为碰到问题解决而成长,因为成长而形成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免疫能力。一旦解决了问题,也就让自己形成了面对此类问题解决的机制。
因此面对问题,请小心你的解释,很可能一个固执的你正在长成。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