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总当“朕”
文\野火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等数一数二的惊世名将鱼贯而出,为大明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其中还有一个叫蓝玉的,也很牛叉。在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章的题目叫“最后的名将”,说的就是蓝玉。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是个特别能打仗的主儿,说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名至实归。他露头的时候,徐达、常遇春等元戎们已经被朱元璋“兔死狗烹”屠戮殆尽,他就成了朱元璋为太子朱标预留下的武将集团核心人物——没有之一,朱重八还封他为“凉国公”,应当说蓝玉将军的前景一片灿烂。
然而,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蓝玉因谋反罪被剥了皮,共有一万五千多人被杀,成为明初第一大案。有人说,朱元璋嗜杀,坐了龙庭之后把当年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都灭了。有人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蓝玉光会打仗,不懂得官场潜规则。我不同意这些观点,蓝玉的死,纯粹是找死。
找死,这是通俗话、口头语,比较正规的、书面的说法就是:自杀。自杀按照字面意思就是自己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有些人的自杀,是不需要自己动手的,就像蓝玉,就是假借他人之手自杀。
那么,蓝玉是如何把自己的头颅伸到对方的屠刀之下?
和对待其他开国功臣不同,朱元璋对蓝玉的喜爱是一个特例。大败北元时,蓝玉霸占了北元皇帝的妃子,朱元璋忍了,还封了蓝玉“凉国公”;在皇家举办的酒宴上,蓝玉口出狂言,说自己的军队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升降任免都由自己说了算,朱元璋也忍了;西征回来后,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他居然当面质问皇帝:凭啥就不能封我为太师?朱元璋还忍了;蓝玉广收门徒义子,大搞“西山会”,最可怕的事,这些人只唯蓝玉马首是瞻,皇帝也差遣不动,这一次你直接动了皇帝的奶酪,朱元璋忍不住了,这样的人如何能辅佐太子!正当朱元璋踌躇不定无法剪除蓝玉党羽之时,蓝玉精心策划的自杀模式启动,他居然密谋造反,于是,羽翼丰满、狂妄无比的蓝玉就此“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
一个人的事,先察觉的往往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别说出生这么大的事,像坐滑梯一样哧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其实自己是懵懂的,只有母亲和医生看着你说:他来了。也不说喝酒这件事,醉不醉你自己往往不知道,但身边的人不仅知道你醉了,而且知道你有几分醉。所以说人再精明,也没有别人看自己看得准。所以,你永远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凡事多问问别人,听听别人的说法,往往比自己的认识更好些。蓝玉这个人过度膨胀,妄自尊大都不说,关键是还死乞白赖地非要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不可,这个别人还是除了天王老子就是他的皇帝,这就突破了对方的底线,当头一刀砍下来,再糊涂的人都觉得他死得不冤。老话说,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
皇帝往往自称“朕”。这个“朕”字,说白了就是寡德,也就是缺德。过去任何人都可以用,谦虚的说法,后来成了皇帝的专称之后,谦虚的味道就没有了,就成了唯我独尊,又恢复到缺德这个本来境界。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往往就觉得自己是“朕”,一言九鼎,自以为是,对他人不屑一顾,对他事指手画脚,先知先觉,圣人圣道,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德行。孰不知,天使之所以满天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圣人之所以赢得尊重,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的道义强加于人。山高才无语,水深则无波,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最终只会讨人嫌,让人妒,令人烦。
地球离开谁,都一样的转。不要说你有多能干,天塌下来矮个子也能顶着。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变形,你还是你,就是这么简单。天下装逼的人多得海了去,而且几乎人人都能看出别人身上皇帝的新衣,其实自己大多也披一件。彼此之间,只是款式、长短、肥瘦、流行色不同而已。老子早就看出人人爱穿皇帝的新衣,所以他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知人之智者却不一定自知,这是世上人的悲剧。
别把自己总当“朕”,你会活得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