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追哭董振堂将军
@铁山青士(笑独行)[诗]
悲哉一代破天人,
可佩义心凌战云。
北伐偏师红血热,
长征后卫铁流存。
但知生死黄河渡,
不见阴阳草地分。
遗恨孤军戈壁困,
高台只合尽忠魂。
(丙申年十一月初四吟成于榕城)
【附录】
悲乎惜哉董振堂!若非死于非命,将是何等人物?
@铁山青士(笑独行)[感慨系之]
1931年12月江西宁都起义,国军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加入红军,为红军时期国军最大规模投诚倒戈事件,作为首义旅长和主要领导人之一,董振堂功不可没;其后,1932年3月被批准入党后,董振堂即由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转正为军团长,并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成为中央红军坚无不摧的铁血战将;而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红五军团将士“守无不固”的能耐和功勋又为他们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美誉(其间,湘江战役曾使得红五军团损失一半兵员,于是,1934年12月,中革军委将红八军团余部1200人补给红五军团);
与此同时,由于四川懋功会师后于1935年8月被编入由张国焘控制的左路军继续担当后卫重任,红五军团(此前已改名红五军)又成为长征中唯一一支走满两年、走完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部队(其间,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并入后红五军下辖两个师和两个直属团);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后,尚余4600人的红五军尚未休整即奉命随左路军西渡黄河进入河西作战(随后即成为西路军的一支),却由于中革军委和西路军首脑的不识时务和贻误战机,导致在进入山丹、占领高台后陷入绝境,董振堂困守高台,意欲突围而不被允许,于是只能以死尽忠,主力2800人全部战死。
值得指出的是,1936年12月,新的中革军委在延安组建后,董振堂已是中革军委23名委员之一。此外,1934年10月至12月,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被左倾中央贬斥期间,还给作为红五军团军团长的董振堂做了两个月参谋长(1935年冬,懋功会师后同在左路军、被张国焘撤职调任红军大学校长的刘伯承还曾与董振堂等密谋绑架张国焘北上,最终因朱德总司令晓以大义而终止计划)。此等功勋和资历,如果不是死于非命,而是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将成为何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