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住在村子里最令我们兴奋和向往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小店。确切地说它应该叫做“农村代销店”。
我家住在村子大路边。这小店在村中间,所以我每次要去小店必须穿过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弄堂。
弄堂很窄。宽约一米。迎面两个大人相逢是需要侧身而过的。我们小孩当然不用了。长,约五六户人家的房屋相夹。意思就是说弄堂两边住着十来户人家。
因为它窄,所以楼上的窗户相对的两户人家我们都可以打开窗子喊话,甚至我们想象着铺上一块木板就可以到对面人家去串门。当然,那只是想象,我们从来不敢做。
弄堂窄,常年见不到阳光,里面有一点阴暗潮湿。长大后读到戴望舒的雨巷,说窄窄的悠长的雨巷,在我眼前出现的就是村子里的那条小弄堂。
因为小弄堂的尽头是小店,我的记忆里它从不结愁怨。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并不富裕,所以没有囤积的物资,需吃的用的都会到小店去买。大人们喜欢差我们小孩跑腿,去买一些小东西,比如打酱油、买老酒什么的。
买这两样东西从来不会吸引我,让我喜欢的是我妈让我去买点什锦菜,买块腐乳的事。腐乳是整块的,你偷吃了,大人很容易发现,所以做不了手脚。卖什锦菜就不一样了,五分钱一小碗,但它有多少根我妈是没数的,我往往会挑特别鲜亮的红色的菜吃,酸酸的甜甜的,超美味。聪明的我当然知道,不能贪多,易被发现。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它是胡萝卜腌的,喜欢吃还因为它颜色好看。
童年的印象里,家里的经济条件随着我渐渐长大也日渐宽裕。我妈除了让我买什锦菜、腐乳之外,有时还会让我买皮蛋。若在家里表现好,还有多余的找钱,我妈还会特批我买上一颗橄榄,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其实每次去代销店的时候放在高高的柜台左边,用又大又厚实的玻璃瓶装起来的一大瓶橄榄,是最诱我们小孩儿的,看得我们直流口水。
我记得那时候橄榄两分钱一颗。
这等美食不是我们经常可以尝到的,除非我生病。
小店的左侧是村里名医志超哥家(他年龄比我爸长,谁让我家辈份大)。幼时我身子弱,三天两头生病,所以常跑志超哥家去。
喜欢去当然还另有原因一一打针后可到隔壁小店买一颗橄榄吃。
一颗橄榄,我一般分三四天吃完。一般头一天只是舔外皮,有点咸,有点甜,足以让我们的味蕾享受一番了。
第二天会把半颗橄榄的肉轻轻的咬了,偷偷品尝。第三天再吃剩下的半颗。还有第四五天,那就只能指望橄榄核儿了。
兜里边放它个两三天后,再没有零食可吃时,我们就会用力地用小牙齿咬开这个核,不知道你有没有尝过核里的仁味,咸咸的怪味。
小店的印象在一个孩子的童年里占了幸福的大篇幅,难以置信。
长大后外出求学,假期才在家待一段时间。
不知何时起,不那么想念小店里的东西了。偶尔去小店却为另一件事:拿信。
再后来,村子里有了小超市。
小店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