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白话】孔子说:“以坚定的信心热爱学习,为了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牺牲生命。不前往危险的国家,也不住在混乱的国家,天下上轨道就出来做事,不上轨道就隐居起来。国家上轨道时,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不上轨道时,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
“守死善道”是说为了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牺牲生命。“守死善道”强调,无论如何都要把人生理想加以实现,为之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牺牲生命有时候就是完成生命。我们都知道,死亡这件事“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有的很重,像泰山一样,这样的死很值得,比如说为国家而牺牲奉献,为个人理想而一生不悔;有的则轻如鸿毛,一个不小心导致的意外也许就会断送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能轻易抛弃。
孔子特别还提到两种可耻的行为。
一种是国家上轨道时,如果贫贱,那就是可耻。显而易见,国家上轨道,读书人有本事有能力,就应该把能力表现出来,贡献于社会,得到富贵。
如果这个时候依然贫贱,应该反省自己功夫不佳,学识不足,能力有缺陷,以致于不受重用。可见,儒家并不反对富贵,因为追求富贵是人的正常欲望。
反之,若国家不上轨道却得到富贵,那也是可耻的。因为在国家混乱动荡、党派斗争非常复杂的时候,只有随波逐流、沆瀣一气、妥协退让、不坚持原则的人才会得着富贵。
那么,如何判断国家是否上轨道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用二分法把“有道”“无道”看做截然分明的两极,而要当作趋势——国家正走向有道,或正走向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