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一,工作比较多,再加上上周末大扫除非常疲惫,整个人都很倦怠,只想快点睡觉。但是珑宝却全面开启了“坑妈模式”。
关灯之前,我和她讲:“今天晚上好好睡觉,行不行。”她答应得非常痛快,特别懂事的样子,“行!”
为了让她心满意足,关灯前我和老公各讲一本故事。关灯后她提出去客厅看一下,也满足了她的要求。接下来又提出捏脚丫、揉肚子、捏后背的要求,也都满足了。按照往天的程序,这一套固定流程走下来,她应该很快入睡了。
但是昨天她又提出妈妈站着抱我一下,我要去客厅,我要回房间,我要在床上睡,我要去客厅拜拜,我要在沙发上睡,我要回房间,我要喝水,我要去客厅……花样百出,就是不肯睡。
她不哭也不闹,提要求之前还会保证说:“我就出去一下,回来马上睡觉。”“我再喝一口水,然后马上睡觉。”你选择相信她,她却言而无信。
一开始我给她讲道理:“妈妈累了,要睡觉了。”“你这样言而无信是不好的。”“妈妈休息好了,明天才能继续好好上班,才能给你买书。”她一律回答“我没听懂你说啥。”
快12点了,她还两眼放光,我却又困又累,疲惫到极点。终于再也不能忍受她这么作下去了。我用两只手扶住她的小脑袋,让她看着我的眼睛,她就是不看,眼神往旁边溜,其实她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心虚。
我略微用力,让她和我面对面,用严肃的语气对她说:“妈妈现在特别累,需要马上休息。你今天晚上提出这么多无理要求我已经都满足了。但是你太过分了,到了客厅你说要进屋,进了屋你又说要出去。到此为止了,我的耐心已经到头了。我只能容忍你到这里,必须马上进屋睡觉。再提任何要求我都不会答应了。我再强调一遍,我的界限就在这里,不会继续容忍你了。听懂没?”
这次她说听懂了。抱着进屋,自己爬到枕头那,很快睡着了。
这个典型事例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地告诉小孩你能容忍的界限在哪里。
小孩子都是天生的政治家,他们的举动都是在试探,看大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如果他们能了解或感知到这个界限,其实他们很醒目的,立刻老实不再挑衅了。昨天晚上的珑宝就是这样,一旦她发现确实触碰到我的底线了,就马上收敛了。
以前我看过一个妈妈写的文章,她女儿在游乐场里很淘气,说也不听,旁边的外国小姑娘却很安静。那个外国妈妈和她说,是因为你并没有真的让她知道不可以。于是她很严肃地告诫女儿,也不再淘气了。
这些事例内在的道理是共通的,有时候我们说小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他们发现大人并不是真的在意、真的生气、真的在警告,或者你没让他感觉到你真的在意、真的生气、真的在警告。
那么如何宣告自己的底线呢?一是要让宝宝和你对视,因为他们是淘气的,不占理的,所以对视时会心虚,你坚持和他们对视,首先就挫了他们的锐气。二是语气一定要严肃,千万不能笑,那样不但前功尽弃,以后还会更糟,更没有威慑力。三是不要大吼大叫,风度尽失。四是不能经常用这招。宣告底线是严肃的事情,但是如果天天宣告,事事宣告,就变成了闹剧,底线无处不在,也就变成了没有底线。
第二,不要隐瞒你不高兴的情绪。
我前些天看了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提到父母对孩子的容忍度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心情好,容忍度就高,你打烂个昂贵的杯子也没关系。明天我心情差,容忍度就低,小孩不好好吃饭也是一件罪不可赦的事情。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刻意隐藏情绪。
尤其当父母容忍度低的时候,千万不要假装容忍度高,心底恨不得马上把孩子暴揍一顿,脸上还假意笑容满面。有的父母明明对孩子的言行非常不满了,但是心里又觉得应该对孩子宽容,应该给他自由,所以只好假装能接受他的言行,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任何一方都不好。
对父母来讲,明明不满意,偏要装满意,无异于人格分裂,活得不真实,非常累。
对孩子来讲,父母假装容忍度高,其实会破坏他们的安全感。
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人性格直爽,对你不满直接说;有的人从来不表达不满,脸上总是笑呵呵的,但是你从来摸不透他心里想的什么。这两种人哪种更好相处?其实是前者。后者你要打起精神、加强警惕才行。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上面很相似,你要是心里已经不满了,还假装能容忍,就成了“笑面虎”,一方面孩子凭直觉觉得父母似乎生气不满了,另一方面父母表面上又没有任何异样。他的认知其实就会紊乱,父母到底是能容忍我还是不能容忍我。长此以往,其实会破坏安全感的建立。
所以当你心情不好时,当你疲倦时,当你对熊孩子的言行已经忍无可忍时,直截了当地表达你的不满,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举动。
但切记:无论你如何不满,永远不要大喊大叫,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