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词用我们通俗的解释就是用眼睛看到,形容看见的词太多了:惊鸿一瞥,凝视,仇视,仰望,鄙视…等等,好在这些词还真的是在看,但有时我们对有些事物却是视而不见,这样的感悟要从我的儿子说起。
忙了一天回到家,晚饭后我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这时上五年级的儿子说:妈妈,你跟我学魔方吧!我说学那个干嘛?我都多大了还玩那个?儿子还是继续在央求我和他一起玩。我直接说了句:要玩你自己玩,不玩就睡觉去。意想不到的是儿子满眼噙着泪水,委屈地对我抱怨我不陪他,越说越有更多的委屈出来的趁势。这时我不得不放下手机郑重其事地看着他。我怎么没陪你呢?我开车拉你去店里(由于周末,我拉他到我家的手机店里),一天我都和你在店里,晚上也是妈妈全程开车拉你回来,怎么还不叫陪你?儿子带着委屈的眼神反问我:那你看见我一天在手机店干什么了吗?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你和爸爸没一个陪我玩的。心中恍如过了一道闪电让我惊醒,是啊,我没有看见孩子的孤独,没有看见他的被冷落,甚至我没有看到他对母亲的索爱需求,顺其自然地共同存在于一个空间中就真的叫看见吗?一种愧疚顿时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并深深地拥抱着他,告诉他,妈妈真的是爱你的,可妈妈也不是超人,所以你愿意原谅妈妈对你的忽略吗?而且,我保证以后会尽可能多的陪伴你可以吗?血浓于水,孩子当然是能感受到的,所以他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
其实我很感谢儿子给我上的这一堂课,因为真情的流露可能更容易引人深思。这不禁触发了我对看见一词的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为他存了多少钱,不仅仅是每次无论多忙也去开个家长会,也不仅仅是每次能满足他给他买他要的玩具或衣服,更多的是父母要看见他心灵上的需求,看见他对爱的渴求。
徐珂老师说过:不要人为制造身边的留守。纵使天天在一起,如果缺少了那份看见,我们身边的孩子本质上讲就是留守儿童而已。
怨妇的形成大多也会是因为丈夫的没看见而造成的,丈夫如若看见,然后深情地回应哪怕一句:老婆,你为这个家承受了很多,受累了。我想,再强势的女人这时也软半边了。
对帮着带孩子的婆婆说句感恩的话,对支持自己出来学习的老公说声谢谢等等都是对看见他人的反馈。让他们看到你看见了他们的付出与支持,他们会感受到你的感恩。其实这也是一种付出与收取的平衡,人人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被认可,被看到的。
较看见他人来讲,更重要的还是要看见自己。生活中为了成全外在的人事物而让自己内心承受了这样那样的情绪,或是委屈,或是愤怒,或是伤心,或是无奈…这时,我们要看见这些情绪感受并与它们在一起,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看到了你有这些情绪并用这种难过的感受来告诉我,谢谢你一直以来给我的陪伴与支持,我相信你肯定愿意和我一起面对更好的未来。
看见,不仅仅是一种单纯地看见,更是一份觉察,一份理解,一份尊重,更是爱的回向。
“看见”更多,你就会爱得更多。生活再忙碌也都掩盖不了真情,视而不见只是心落在了脚步的后面,何不等一等,让心一起来?
李向芝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