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景清六年,崔景夜,柳离知谋反,殺同胞无数,篡位为王,崔景夜掌全园兵臣,登位萧王。前有二人造反,后柳离知同敌燕国离间之计,两国大乱,开战东辽。
“柳离知乃故国奸细,算计我萧国百姓,我算是被他蒙骗多年,真是可恨”街上聚民无数,望着远归敌国的柳离知,怒心大起,“这如今的崔景夜又是为何?他乃我萧国良军大臣,岂是那为权利谋反之人?杀我君王,谁会从他!
“这天下…..大变啊“民心难定,战乱四起,军中内乱,百姓遭殃。城内兵荒马乱,皆是重伤之兵,民不聊生。
二
景清八年,长达两年之久的内乱,如今终有平息之日,这两年崔景夜四处招兵,平定反叛。景夜一统大国,发展各种商业之路,萧国竟离奇走向繁荣景象,百姓因此服从崔景夜的统治治。
中秋之夜,边疆寂寥,城内灯火灿烂,孔明灯划破天际,爆竹声响彻云霄,一束束火花在空中绽放,盛世繁华。
两国交战将歇,崔景夜只身一人边疆饮酒作诗,不知是二人的默契还是他法,柳离知正抱坛桃花酿悠悠走来。
两人对于这次的相遇并不意外,好在是无人之处,山川平野之路,不然定是与敌奸勾结之罪。一阵晚风拂过,吹动少年的衣摆与发丝,醉酒的红晕弥漫耳际,少年两人对视片刻,眼中柔情缠绵,这种感觉只持续瞬间
“真巧”柳离知自顾自饮了口酒感慨道
“不巧,我在等你”
“你当真与我为敌?”崔景夜放下手中的佩剑独坐平地,破了此生最大的戒,浅尝一小口美酒,又甜又辣,杂味交错。心里也五味杂陈。
柳离知没说什么,径直走向景夜,伸手抚向崔景夜紧皱的眉头
“你还是那个样子”
崔景夜只是笑笑,随后起身离开,滴酒不沾的崔景夜饮起几口酒后倒也有几分醉意,摇摇晃晃。过了片刻,崔景夜竟离奇放声大哭起来,柳离知开始的宠溺笑容慢慢心生怜悯。他从未见过崔景夜流过一滴泪,直到如今,直到此刻。
虽是商议之事,可长久不见,依景夜的性子很难不当真,而此时的柳离知更是无能为力,若被旁人看到,萧王与敌园奸细通敌,那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柳知找来崔景夜身边最信任之人(离将军)将其带回城。柳离知望着远走的背影,落下几滴心酸泪,随即转身望月
“景夜,你的问题我不是早已回答过吗?”
“亦真亦假”
三
景清九年。两国交战彻底停歇,双方已进入议和阶段。萧国派茹心公主前去和亲,正当萧国面姓真的以为燕国去恶从好,只有崔景夜一人满心怀疑,此次和亲事关重大,自然由崔景夜当面护送。若他燕国真有什么奸计,这一遭恐怕是有去无回。若他诚心交好,警戒也万万不可失之也。
崔景夜抛去一切,有关萧国,燕国的目的,只当此次前去游玩。而柳离知这边,柳离知得知崔景夜将来十分欢喜,这次是光明正大地见昔日友人。
燕王要求柳离知上朝觐见,此番了解柳旁知在萧国二十余年的生活,当初柳离知前来燕国,狼狈不堪,上交至萧国军报才因此收留,后因对萧国了解万分,成为燕王身边的军师。
世人都知柳离知崔景夜,一个文巨一位武将,二人相识十多余年,乃是方圆百里文人雅士赞叹的一对知己。而如今却是一个反叛为王,一个通敌卖国,二人昔日情分尽失,再次公众相识也只得扮演仇恨之人。
待退朝之后,燕王独请柳离知一人品茶,当今形势大好,燕王一副怡然自得,不计前嫌的姿态。燕王以闲聊之借口,想趁机套话,华竟对方是柳离知,尽管相处三年也不知其真面目。
“此番两国和亲,往后之余定能交好,听闻当初军师与萧王相识多年,情谊早已堪比常人之情,萧王此次也来燕护送,不知柳军师有何感想”
柳离知听出其中之意,他不知燕王何时察觉,但往后行事必须万分警惕。
“我这奸臣岂能与堂堂萧国萧王谈论,早已物是人非,对我恨之入骨,君王真是说笑了“柳离了知反应极佳,沉着应对,旁人看不出半分差池,可柳离知心里早已慌的不能自已。
这场谈话在闲谈中慢慢结束,柳离知速回王府,他知道,如果此时写信必将引狼入室。既然不能光明正大地告诉,那便发出一份挑衅书:你我如今乃不共戴天,听闻萧王来燕,那臣便亲自迎接,念在昔日情分之上,萧王有空闲之时不如与我比试一番,一剑,一酒,定生死?也罢,生死难料,那便不定生死,定家仇。若我胜,我家人,王府之命,你必偿还,若你赢,要了我这条命又如何?
看似宣战,实则约酒;看似世仇,实则默契;看似比武,实则叙意。柳离知相信崔景夜可以看出书中意。果不其然,当崔景夜收到诏书时,离将军都以为这柳离知真的为敌国卖命,只有此时的崔景夜,眼眸带笑,心情畅好无比。
“君王,他小小柳离知也敢挑衅您,一年前臣没杀他已是顾您情面,如果他对您有何不敬,臣立刻要了他的狗命。”
“离将军,表面而非之根本,内在于心“崔景夜无奈留下这句话。一旁的离将军听得直摇头,问道“君王,臣一介武夫,怎能懂此句.…您与柳离知三年未见,为何行文谈吐越发像他?”崔景夜勾出一抹笑,笑离将军说得对,又想笑他傻,最后命令一句:“备马,我们出发燕国”
四
出发前崔景夜对离将军讲,想解开他的疑感“离将军,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太早,太多,只要你诚心从我,我定带你们重获和平。” “臣明白。”
次日,崔景夜携部分士兵将军护送公主,赴身燕国。崔景夜上马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颇有久经沙场将军之势。这一路上崔景夜心生感慨,若真心想和平交好,那定是比如今局面更加繁华,盛大。
到达燕国之时,崔景夜一眼就望到了城墙上的柳离知,而柳离知亦是。二人眼神交错,种种情绪交织缠绵,在旁人眼里是仇人相见,想将对方千刀万刷之心,可对于他们二人,或许是久别重逢的欣喜,因为在某一刻双方都捕捉眼里稀碎的光。
崔景夜很快恢复厌倦仇苦之意,他必须表现出一切蔑视他人的情绪,不能露出一点马脚。两人迅速进入这般状态,眼底尽是仇恨与不屑。柳离知率城内士兵下跑行跪拜礼
“恭迎萧国萧王进燕”
“今我燕王些有不适,未能出席,待明日大婚之时,吾王必亲自敬酒”崔景夜脸色一僵,心想”这小子是真的说到禁点上了”随后也回击道:“军师实是客气,不知何时何处与吾比武,不知军师有何长进”
“萧王真是说笑”柳离知停止了这次特别的“叙旧”对话,“王军请随我来”
柳离知带着王军入官,崔景夜几乎环顾了城内各地,都无任何不妥之处,也渐渐放下防备之心。
公主入宫打扮,此时燕王修养生息,无人接待王军。于是将士游历宫城,崔景夜与柳离知倒一旁比武
“离知,别来无恙啊”三年未见,崔景夜不知说何,便说出那句在心底的问候
“别来无恙”
话音未落,柳离知拿出剑直冲崔景夜,景夜也不甘示弱,两人扭打在一起,虽是挑衅约架,但以这姿态,不过是久别重逢的叙旧方式。
两人很快停了下来,什么定家仇,定生死,在此刻都不重要。柳离知给了崔景夜一个眼神,不必言语,于是二人争相跑向玉庄亭,去夺那壶酒。
不过这次没有打在一起,而是崔景夜直接轻功于亭外,抱起酒坛,拔掉酒塞,坐下饮酒。柳离知只是笑笑,站在十步远外,向景夜迈出一步又一步,边饮酒边作诗。
第一步“千回百转缘未尽”此是十年之缘未散
第二步“三载一十丈”此是十余年前二人相识的小山
第三步“流转命中渊”此是二人相识两年偶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
第四步“春秋盈巾泪”此是七年前离知来燕做人质,那一年,景夜哭成泪人
第五步“风骨皮美惹人怜”此是六年前两人游玩景夜被街头妓女围困,离知吃了一天醋
第六步“虔诚请教失风度”此是离知五年前找景夜讨兵书,误打误撞喝了第一次酒且醉倒了
第七步“迎雪侍立两夜半”此是四年前景夜出征受伤,离知心烦三日未出门,景夜便在雪中站了三日
第八步”离别失心时”此是三年前兵变之期
第九步“再见情难抑”此是一年前重逢之时
第十步..柳离知没再说出这句诗“留给你往后讲,算我欠你一首诗”
此时柳离知恰巧走到崔景夜面前,含情脉脉的情愫与这月夜融为一世,夏季的蝉鸣长叫,扰动了少年的心。柳离知在这静默之际,猛然一下夺走崔景夜手中的酒坛。景夜气的无心再发脾气,不知为何竟想笑起来。
这场生死架在二人闯入他房偷烟脂粉中结束。
不过这次景夜没有醉倒,在那年他得知自己丢人丢大法之时,狂练三年酒力。
五
大婚前一晚,柳离知代燕国之礼前来拜访。柳离知探了大半个房间都未找到公主。
公主:“柳军师,我在这”
公主稍稍整理衣襟,放下手中的酒,朝柳离知委宛笑了一下。“见笑了”。
柳离知好像一眼就能看透别人心思,问道:“公主这是借酒消愁?”
“明日大婚,公主今日如此悲观,又借酒消愁,莫不是早有心悦之人?”
公主没说什么,泪水在眼眶打转,过了片刻,缓缓落下珍珠般的泪珠,这滴泪,是九年爱慕的心酸。
公主没再掩饰什么,只是把九年的点点滴滴全盘供出。
“景清一年,崔将军身边来了一位将军,建清才初,他们没少为皇帝打江山。我与他第一次相见在一年冬,那时离将军才打完胜仗,觐见上朝臣女恰于城门外踱步,那时惊鸿一眼仿佛早已认定他一般,彼时他朝我走来,我的心是难以抑制的躁动,他向我跪拜,我扶他起身的那短短片刻,我感觉整个人像扎进一顶火炉。红了大半张脸,那时胆小的我,还未说出什么,就早已仓皇逃跑”
“这便是喜欢,后来呢?”柳离知想听完这段佳话。
“柳公子不知吧,那年臣女方才十三“公主擦掉方才太激动洒掉的茶水,一副自嘲的姿态说道。
“正常我与景夜相识也才十三“柳离知此时眼眸带笑,细微的感情流露眉间。
公主像是看透些什么,自顾地笑了后便继续讲下去。
“后来,每逢王军出兵打仗,我便站于城楼望他身影,可笑的是,我从来都只见他背影,无一次回头,那坚定的步伐,我都猜不透会不会再回来,每当他打了胜仗,我时常去他屋前,却始终不敢进去,只好把给他带的所有放于门前。敲门后逃走偷看他是否会拿走是我最激动的时候,可是天不遂人愿,那些酥饼,丝稠手帕,还有捷报;他从来都没拿走过,甚至看都不看一眼,我每次都不甘心,于是就在那儿偷偷看了一天,最后的结果都是被下人拿去丢掉。”
“九年以来,我从未与将军正面交锋,哪怕是片刻的擦肩而过。后来,景清六年,崔将军发动兵变,登位为王,叛乱前夜,我早有预感,对王军,对皇室,对他不利,但好在未掀起腥风血雨,无太多百姓遭殃。
近年来,敌国不停发动兵乱,作为皇室之人,崔将军不杀已是大恩大德,只能囚禁皇宫,故此,我能踏足之处是后宫水楼,水楼不低,堪比城墙,能看到半个宫城,即便我日日待守,也鲜少望见王军身影,至今,未曾再相见。”公主一副释然模样,心早就如细石般零碎,九年的爱慕将入于此刻被迫消散。
柳离知从事军事多年,早已忘记喜欢到底是何。淡然问道:“臣多年未及男女之事,虽曾立誓不成家,但伤心生好奇,喜欢到底为何模样?”
公主正襟危坐,手里一直把玩着折扇,眼神空虚,此时一提起,眼眸便有了惺忪之意。
“喜欢就是他出征时坐立不安,十分担心。是他胜利归来,心生欢喜。是他与其女子谈笑风生心酸至极。是他一个狠心举动痛不欲生。是一提及他就很欢喜。是做什么都先行想起。是心之所向。”
柳离知茫然皱眉,方才那段话中,脑海里早已浮出一个人影,心生疑问也未付诸于口。
公主似乎看出柳离知心中不解,便解释道:“方才叛变之事,臣女无知提及,多有冒犯,柳公子请见凉。”
“无妨。”
“臣女几年前与柳公子颇有交集,但今日,无关他事,就只当熟人相聚叙旧,故臣女而非称呼您‘柳军师’。柳公子定是不解我句中说法,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臣女送您一句话“内心恩人几年载,心之所向在身旁”
公主神情流露,嘴角微微勾起弧度,见平日里说明绝顶的柳离知也会为如今几句话所不解,便叹惜那二人的孽缘情分。
柳离知将此抛之脑后,为成全公主的九年独白,问道:“不知公主还愿见离将军?臣可试着一约。”公主停下将迈出门的脚步,微微回首低眉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