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长江奔涌、平原浩荡的画卷,暗喻诗人远离束缚的豁达心境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河壮丽与登高望远的行动交融,传递进取不息的精神 。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雨后的澄澈之景,映射诗人洗尽尘嚣、归隐自然的淡泊 。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醉眠芳草、怜惜月色的闲适,展现贬谪中仍与造化共适的旷达 。


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江月相伴的孤寂场景,反衬出诗人于静谧中安顿心灵的境界 。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巍峨激发凌云之志,喻示勇攀人生高峰的豪情 。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立足高峰的视角,象征超越世俗纷扰的清醒与自信 。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颠覆悲秋传统,以晴空鹤飞之景抒发逆境中的昂扬生命力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昼夜交替、新旧相接的自然规律,暗含豁达顺应时序的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