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釆父母大讲堂广州推广中心》
原创 2017-07-10 李筱懿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我有一个习惯,初次见面实在没得聊,会问问对方读什么书,至少,人家也不好意思怼你:问我这个干嘛?
因此,我发现了一些读书与女人之间很有意思的关联,没有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区分,纯粹是个性上的特点。
有的女人,敢于坦然承认自己平时不看书。她们性格坦率,不端也不装,大面儿上都比较讨人喜欢,但是,深入相处,有一定难度。
毕淑敏老师在《淑女书女》中说:“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失眠的女人,眼圈乌青。读书的女人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 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失养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的女人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三个月之内,也是看不出来的。”
但是,完全不读书的女人,她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仅限于个人的经历和判断,即便本身条件非常好,聪明能干,但依旧容易武断和短视。
有时候,书像一级一级台阶,站得高了,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有的女人,只看时尚杂志。她们大多样貌好看,容易被漂亮的事物吸引,即便经历丰富,也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容易被流行牵着鼻子走。
我自己也爱看时尚杂志,所以特别能理解杂志和书本的区别。杂志向我们展示了大千世界的广阔和生动,像一颗颗珍珠,但是,真要把珍珠穿成项链戴在自己的脖子上,还需要思想的串联,女人得用自己的见解和体悟把眼前的美好消化吸收成自我的一部分。只看杂志的女人,就像对着满桌子美味珍馐,选择面广但消化能力弱,吸收得有限。
有的女人,只看鸡汤和成功学。她们大多渴望过更好的生活,也有动力和努力,可是,经常勤奋不到点子上,或者过度看重短期效果。
六神磊磊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为什么有些人好像很好学,爱上各种讲座培训班,但好像没有什么用呢?因为她们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堆道理。
道理通常长这样:你要相信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知识通常长这样: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人的行为暗示经过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道理只告诉你结果,知识却告诉你,怎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帮助你达成结果,心智不够成熟的女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多读书、会读书的女人究竟牛在哪儿
这几年兴起研究民国才女的热潮,中国女人真正系统地读书和受教育,正是起源于民国时期,从那时起,读书和教育不再是装点门面,为了抬高身价之后嫁个更好的男人,而是真正变成女人志趣和思想的一部分。
有人研究过张爱玲读的书,包括《红楼梦》、《论语》、《诗经》、《官场现形记》、老舍的作品、张恨水的小说等各式各样,她读《红楼梦》,“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大量的阅读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写作中,形成她色彩鲜艳、音调铿锵的独特语言风格。
宋美龄的卧室挂着一张油画《少女读书》,据说和她喜欢读书的个性有关。
她看书广博,还很有方法,虽然她的中文程度有限,看中文书报相对较少,但是,她对国内动态了如指掌,因为每天晚上,她都会叫自己的外甥女孔二小姐把国内报纸的新闻,特别是社会新闻,叙述给自己听,她连续阅读的能力还特别强,经常连续看书4小时以上。
1922年,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统计,全国只有女大学生887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2.5%,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就是第一批女大学生中的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最多、走在时代最前端的新女性。
多读了点书的女人究竟牛在哪里?
牛在眼界广,知道天外有天,世界很大;牛在见识深,透过皮毛看清本质,不被糊弄;牛在不自傲,清楚自己的斤两,懂得借力;牛在有方法,无论持家还是工作,都有独特的技巧。
搞得定自己,搞得定别人,因此,搞得定世界。
三个特别好用的读书方法
关于读书,我也有一些心得:
第一,多读传记。传记不是成功学,不是为了看某个牛人一生多么伟大,我看传记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辩证思维——找到尽量多的关于同一个人物的生平资料,褒的贬的都看,全面了解一个人。比如林徽因,如果只看一面,她是完美女神,爱情、事业、家庭三丰收,还原到历史中去,她脾气暴躁、病痛缠身,还抖过很多小机灵。这才是完整而生动的人,一味的歌颂,或者一味的贬低,都不符合复杂的人性。
学会辩证的、客观的、符合逻辑的思考方式,是传记带给我的收获。
第二,读排行榜。我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假如全凭兴趣,我爱读的肯定是小说、历史、传记、散文之类,但是,一个女人仅仅具备单方面的文学知识架构,实在太片面,于是,我特别关注图书排行榜,只要不是特别艰深的书籍,上了排行榜,我都会买来看。既了解阅读的趋势,也掌握更广阔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从0到1》、《时间简史》、《娱乐至死》等等,都是我从排行榜上扒拉来,读完后受益匪浅。
第三,读经典。大约十年前,我有幸请教陈丹青先生“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他的回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少年乱翻书,多读经典,总有一天会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别有收获。他少年时看不懂托尔斯泰的《复活》,但30岁、40岁分别再读,却恍然大悟。阅历给予知识更大的能量,喜欢阅读经典、不求短期卖弄文化的女人,气质大多从容。
化妆改变女人的脸色,读书改变女人的成色。
脸色好看,在刷脸的世界里相对好走。
成色好看,在靠实力的生活中容易出彩。
最牛的,是明明靠脸色就能赢,却还有一副好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