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敢谈“加班”的事儿,今天看网络上都在讨论上班时间,就蹭热点一下,顺便一吐为快,“法不责众”嘛。
对“加班”的认识由来已久,自从参加工作就知道了这个概念,但对其理解却经历了一个转折。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加班”的看法不一,这些看法有褒有贬。
记得在生产部门的时候,加班意味着赶产量,也说明“生意”比较火。如果有人说某某公司经常加班,那是很令人艳羡的,活忙就有钱挣,有饭吃,员工就没有下岗的危机感。于是,对于加班,我们当时是心怀敬畏,虽然极不情愿,纵使有加班费,但还是要高调一番,大有奉献精神的意味。
作为企业后勤部门的“加班”,似乎就不一个味道。除非“有事”,基本都是“应急”,赶“任务”。应付检查,或配合性的工作没干完,一般都是“被催着了”。所以,这个“加班”有点囧。
因为加班,记得公司老总发过火,“不浪费点电,急的慌”,你看,出了力,还和点灯熬油扯上了。这就叫“出力不讨好”,看来,加班也分情况。
但也有老板老总们钟情于“点灯熬油”,喜欢那些“靠时间”的。把早来晚归,拉长在公司停留时间段的人等同于“老黄牛”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经常被打上“敬业”的标签。
在“加班”问题上,千万别谈效率,因为有人反感这个。首先,老板就不乐意,他会认为你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所以,加班其实是一种心态问题,你加的何止是班,纯粹是心情。
那些“精英”们、培训讲师好像对“加班”不感冒,甚至有点反感,他们认为在工作时间之内完不成任务者才会加班,是工作没有效率、没有方法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无能。所以,他们在讲台上,在公众场合最常说的就是“最讨厌加班、熬时间”,那是没有时间关念的体现。
老板也有“讨厌”加班的时候,那就是每月申报“加班费”的档儿,有的人专门蹭这碗饭,他们的口头语就是“反正回家也没事,多呆会还有钱”。看来,和老板谈什么都行,就是别谈钱,因为他们烦。
但愿老板别看到这些文字,因为他们容易误会,你说班该加的还得加,说这些不是得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