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图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句诗出自于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之四,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凸显出边疆环境的恶劣,概述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表现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全诗为: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学习体会:
一阕边塞曲,万里从军行。诗句仿佛在我脑海中勾画出了一幅大漠边关,残阳西落,军旗烈焰,寒风肃杀之景。
大战之后,关河暂宁,旌旗不展,战火未熄,尸横遍野,伤兵哀号,战马长嘶,将士不懈于内,亢奋于表,征袍不解,誓守家国。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让人常思龙城飞将,长枪大戟,挥斥方遒,不教胡马度阴山。登城北望,长城蜿蜒如龙游瀚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漫道,天地浑沌。
沛县汉祖雕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山难越,故乡月明,一腔思绪,借酒入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漫天胡茄声起,苍凉悲怆,击剑和声,随曲慢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听闻远方黄沙古道,驼铃阵阵,叮叮作响,家书可已至?亲人可安康?思绪乱如飞鸿,不捎战场之信。对爷遥跪长拜,此身赴难国门。遂昂声笑曰:百战穿金甲,誓死破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