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高中同学荔枝聊天。
她说,你说我来上海也很多年了,怎么工资一点没见涨呢。别人跳槽,跳一次工资翻一翻,我跳槽,工资不增也就罢了,有时反而还减少。
我笑她说,人家是跳槽,你是跳蚤,在每家公司都呆不长久,这样跳来跳去,能力肯定高不了,经验也学不到,还让公司觉得你这个人不稳重可靠,谁还愿意给你高工资。
荔枝想想说确实是这么回事。那你说我要怎么才能挣到钱呀。
做销售吧,压力大,但做好的话挣的钱也多。
荔枝咧咧嘴说,算了吧,我吃不了那份苦,而且我也不像你能说会道的。
又想挣钱,又不愿吃苦,那你注定这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了。挣钱的工作没有哪样是不辛苦的。
荔枝说,这个我也知道,可是,我觉得自己真心受不了压力太大的工作。我也想开了,怎么过不是一辈子,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只要一辈子开开心心就好。
是的,开心最重要,可是当你每次逛街的时候,那些大牌的服装店连走进去的勇气都没有的时候,你一定很不开心。当你心情不好,想给自己吃顿好的时候,摸摸口袋最后还是放弃的时候,你也一定不开心。当家里需要用钱,你东拼西凑拿不出来的时候,你也一定不开心。
可是,有钱也不一定很快乐呀。荔枝反驳。
是的,有钱不一定很快乐,但没钱的人一定更不快乐。连物质基础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又如何谈得上精神享受,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荔枝说,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吧。
很简单,你现在之所以看起来无欲无求,活得没心没肺,就是因为自己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
舒适区就像一个迷障,让你看不到外面的真实世界,又像一个温室,把你保护起来,虽然让你免于外界的风吹雨打,但长时间待在里面人也就废了,以至于最后连走出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逛论坛无意中发现这样一个帖子:“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毕业几年了还是碌碌无为,没有目标动力,好颓废啊。”
顺手翻了一下,跟帖者不少。
A说:“先说一下自己,一垃圾大学毕业,毕业4年,工作却换过7,8份,现在在厂里做个小文员,2000多点的工资,偶尔在家做刷单兼职,加起来一个月3000多点,月光族,感觉好颓废,没有方向,天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唉,人都二十四五岁了这样好累。”
B说:“一公立大专,毕业2.5年,上班3年,工作做了一个,目前失业,不会刷单兼职,月光族,迷茫,没颓废,哎,人都三十岁了,这样好像是有点累。”
C说:“2b本科毕业。工作一年了。现在做一个小出纳。3000多工资。无副业。日子太清闲,不习惯,想能做出点事啦。二十四五岁人了。很累。感觉自己在浪费青春,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D说:“毕业那年拿两千多工资,三年了换了七八份工作。现在也才三千多点~ 昨天又失业了。”
E说:“毕业五年,拿着四千工资,有车无房,每天早上睡到九点十点上班,中午十一点半回家吃饭。睡觉到三四点上班,五点半下班去打羽毛球,七点回家洗澡,然后看电视失眠,每天就这样重复。”
看了一下,很多人开头就提到自己的学校很差,好想这是导致自己后面所有结果的直接原因,其实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
我身边很多连大学,甚至高中都没有上过的人,依然打了一手人生好牌。
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甘于平庸,敢闯敢拼,不断走出舒适区,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并且不愿轻易满足。
中国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
孟子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其实说的就是人要不断走出舒适区,去适应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外面的世界同样也很精彩。
毕业几年以后,很多人回到了老家,他们说大城市有什么好待的。
空气不好,人那么多,物价也高,房价更是高不可攀。
还是老家好,空气好,人少,物价低,房价也低,分分钟在老家可以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从此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是,你真的确定要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生活吗?
我不能说这种生活不好,毕竟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本身没有对错。
只是这样的你,也许一辈子都只能待在舒适区,慢慢的就会与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思想脱节。
古典老师在他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在北京,你要想搞废一个人,那就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的房子吧。”
这里足够舒适安逸,但也会慢慢地吞噬掉一个人的斗志。
前几天,网络上关于“华为34岁以上员工遭清退”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甚至知乎上也出现了关于“程序员35岁后该何去何从”的讨论。
很多人一夜之间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担忧不已,觉得我为公司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最后不能为公司做贡献了,就要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这样的公司未免太冷血无情了。
可是,反过来想想,公司就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如果员工不能持续为公司创造财富,那么公司便没有义务去养活一堆闲人。
毕竟公司的实质是为了盈利,而不是慈善救济。就像任正非在泰国与地区部负责人、在尼泊尔与员工座谈的讲话中,说的那句话一样:“30多岁年青壮力,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别说是公司,就是我们父母在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也不可能一直挣钱养活着你。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才是我们真正应对时代变化的最佳策略。
很多人都害怕改变,其实比起改变,我们更应该害怕的是安于现状,一成不变。
背对恐惧最可怕,当你真的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但真正困难的是,你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转过身来迎接改变。
就像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创业中心的负责人安迪·哈加登指出的那样,对许多人来说,20年的经验其实只是一年的经验重复20次。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永远处于测试阶段,20年的经验就是不折不扣的20年经验,因为每年都有丰富的新挑战和新机会。永远的测试版,其实是一种终身持续自我成长的承诺。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要不是忙着生活,就是忙着浪费生命。如果没有成长,就是在退化,没有进步就是在退后。
所以,不要害怕改变,勇敢的走出舒适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还可以经历很多繁华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