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瓶老师早课日精进 2.26
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设置原则的逻辑是叫做应对现实复杂性的决策算法。比如说,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是进化的原则,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伦理的原则。
当自己想放弃时候可以放弃,
如果你这一次放弃了,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都会是这样,因为生活只是你之前的行为轨迹的重复。
你的行为习惯和你的思维习惯是匹配的。
例:你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比如说你一件事情是热度起得快,消失的也快。因为你发现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样,那么当你又遇到了一件事,热度起得快,消失的也快。因为畏难情绪,你都会选择很草草的放弃的话,那么在遇到以后事情的时候,你一直都会是这样子的。
总是想践行,身体跟不上?自我管理背后是精力管理,如何更好的精力管理。如果睡一觉发现还是很累。说明反馈了你的身体的疲劳程度,叫做睡眠守恒定律。如果你每天都缺一点点,那么累积的量就特别大。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比如说熬夜。
无论是你今天设置了目标完不成,还是事情太多不知道怎么去断舍离,或者你老容易偏离。
其实,回归到核心,首先第一件事情是你的目标一定没有被拆解。
目标完不成进行拆解,如同大石头要把它敲碎,每一块儿小石头放在每天为单位的格子里。目标没有拆细。就会习惯性的躲避。一遇到难的事情就会畏难。
就如同上台阶,你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上一个台阶不会觉得难,但如果你一步上4个台阶,就算腿长也费劲。
做琐事儿没有说做了不对,做的核心是取决于优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完了之后再去做什么事
戒烟。抽烟的人知道抽烟有损健康。而继续这么做的原因是?抽烟的一时爽。比起戒掉的空虚寂寞冷,哪怕健康受损也愿意干。
如果有一天,医生很严肃的说,你再这样抽下去,就自己抽没了。但凡不想马上没了的人,就立马把烟给戒了
所以本质上这件事情做和不做,核心在于说对你的伤害是否足够大。
当一个人对你说这个东西很好,很受益,你不做的原因基于这件事儿是不是你的目标。
比如对我来说。别人不会告诉我每天运动和护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但对于我的目标来说,这件事不做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损害。
人是一个很追求及时享乐的生物。我们终其一生不断的学习成长。其实就在跟自己的动物性一面在做斗争。
当看到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举出生活的例子说,说明核心的本质是知识点累积不够。
具体累积知识 1 写读书笔记。2、讲给别人听。3如果可以的话,开直播30分钟,把知识点讲出来
是否可以边听课边叠被子或者护肤?答案是,如果你专注力强的话,是可以一心多用,如果专注力不强,还是一心一用
如果你终日生活在跟比较、跟别人的比较当中,你做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幸福
一件事情如果想要更好的完成,要无痛进行。肯定是先完成再完美。所以制定计划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不要跳一跳够得着。之后形成习惯,可以稍微拉伸一下,有一点压迫感是没有问题
完成目标的方法,每个人都不不一样。比如,有的人是公开承诺,有的人是发红包儿。方法不重要,完成才重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