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亲子画像

今天出去溜达了一下,火车站人来人往,老人孩子,年轻人很多很多。无聊的时候,我就看看人。

有这样几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我想称他们“亲子画像”。

画像一:“潮湿的雨天”

买错票了,不得不去窗口退,没想到那个人山人海啊,十几排都是长龙,久违久违。一个年轻女子排在我的前面,留意到她是因为穿的有点风凉,每次往前挪一下,她就要弯腰把地上的东西往前移,然后衣服缩到背都漏出来。

然后发现旁边的小姑娘时不时看着她。后来有了交谈,原来是母女。我猜是人太多,两个人在排队,看看哪里比较快。

后来小姑娘走过来妈妈身边,妈妈就把地上的东西交代给她。但是从开始到现在,他们说什么虽然听不清,孩子的脸上好像一直都有一朵乌云,黑压压的。再后来,妈妈不耐烦的说:你就在那里站着别动。孩子没听。还是跟着往前移动。妈妈更不耐烦的说:叫你站着别动。脸上的表情很厌烦。

妈妈很着急,急着改签,一直看前面,时不时看看孩子,但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也很急,怕没有合适的票,所以特别能理解她。但是回头一看,却发现远处女孩在抹眼泪,是倔强的轻轻一擦,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我却分明看到乌云下雨了。

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大人急着落实车票,对孩子暂时的视而不见。那是不是只能这样呢?

事实上,排队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和孩子交流,去听她想说什么,并不会耽误车票的事。

也许现在孩子小,话多,想法多,有时候家长觉得烦。但是长大以后,一言不发,完全不和父母交流,恐怕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画像二:“妈妈你在哪儿”

我去上厕所,等在门外。突然伸出一只手,拿着一包纸巾,还有人喊:“妈妈,……”没有人回应。旁边一个女子说:你妈妈走了。

孩子把手缩了回去。我觉得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难道想乘机丢掉孩子?(我的脑洞哈……)我担心孩子不安,就说:你妈马上就回来了。小妹妹你好了就出来哈,我们还急着上厕所呢。

结果,当女孩儿出来以后,那个说话的女子在和女孩洗手:怎么没水了。女孩叫她:妈妈。

我很懵。希望这只是母女间的特殊小暗号吧。因为,即使是开玩笑,就像是“你妈不要你了”一样,会让孩子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画像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火车快来了,我们一群人都翘首着。一个妈妈抱着个1、2岁的小宝贝,言语举止莫名其妙:你这个坏孩子!然后笑嘻嘻的亲孩子脸蛋。孩子好像习以为常的依然顾自己在看火车。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不懂。有时候又发现,孩子好像什么都知道,像个小大人。

3岁看到大,7岁看到老。这句话流传很久了,个人也比较认同。且不去看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是小时候发生的事,身边的人对待的方式,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影响很大。因为我们所表现的都是常态,一点一滴融进骨血里。

如果你的孩子是非不明,也许是在平常的时候,家长态度不明。一会儿说要做好孩子,爸妈才喜欢你;一会儿说你是坏孩子,还开心的亲亲。

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是分不清楚,长此以往,就会很困惑,难以做选择。如果可以,找机会和孩子说说价值观的话题,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说说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原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特别的坐到了卧代座,真是新鲜的体验。如果我是孩子,会有哪些奇妙的想法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05评论 2 14
  • 换亲,一个中国农村历史上因贫困而衍生出来的婚姻怪胎,在相对富足的现代农村竟又死灰复燃,从而酿成了不少的家庭悲剧,也...
    太行客阅读 487评论 0 1
  •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应该是因为友情的缘故吧,让自己慢慢变得特在乎每一份情。小时候真有几个从小学一年...
    糖点什么阅读 263评论 0 0
  • 01 假期里,单位要换新的工作地点,是另一个校区的同事先搬过去。我在假期里天天盯着装修,反而是需要搬进去的同事,因...
    安慰不倒翁阅读 939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