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变
金属一类的表面,有时会有沿着一个轴线方向分布的机器切削痕迹,看起来像是一条条细小的凹槽,把反射所成的像往凹槽形成的斜面拉伸。这种反射叫作各向异质反射,在丝质礼帽、茶碟和机器切削的金属表面上常能见到。
与此相反,平滑表面形成的反射是清晰可辩的,常见于镜面、镀铬材料、玻璃和水面。尽管少有发生,但有时,这一类的反射会带来反射表面的色彩。通常来说,反射是不会受其他颜色影响的。不过,连平滑表面的反射有时也会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畸变;就像欢乐屋里面的哈哈镜和浴盆上的水龙头,物体形状的凹凸会使反射发生畸变。
磨损和残破
磨损和残破也会影响物体表面镜面反射的特性,使表面的反光性增大或减小,有的表面经磨损后变得日益光滑,比如,石阶在人们经年累月的使用后,表面由于磨损而产生了抛光的效果,从而增大了石头表面的反光性。经过油漆的金属是另一些会因为磨损而增加反光性的表面——当表面的油漆因磨损而脱落时,油漆下面更具反光性的金属就会裸露出来。当然,对另一些材料来说,情况则恰恰相反,它们的反光性会因为磨损和破坏而降低;原本光洁的表里面也许会产生缺口或划痕,也有可能会污损,并因而变得暗淡,而原本光泽度很高的油漆或清漆在磨损或被破坏后则露出其覆盖下的亚光材质。
角度
在直接反射中,角度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反射材料来说。法线两侧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越大,反射越强烈。当你身处浅水变或徒步而行时,便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当你从水面上方垂直往下看时,由于反射的缺失,水看起来几乎是透明;而当你看向远处的水面时,随着视线偏离垂直方向越来越远,水面以下的景象就越发不可见了,而水面的反射则显得越来越强烈。
这种现象常被称作‘菲涅尔效应’,其强弱取决于材料的种类;金属表面上发生的菲涅尔效应一般较弱,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金属都是会反光的,而玻璃上的菲涅尔效应就比较强了,观察时,视线相对法线的角度越大,反光性越强。
角度也决定了发生镜面反射的表面上实际反射的内容;反射射线与表面所成的角度与观察者相对于表面的观察角度是一样的。该现象的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斜度边缘上的反射光,由于边缘成一定的圆弧度,所以,它的反射范围很广的。正因如此,边缘总是显得比较明亮,这是因为它常反射环境中一些明亮的光源。
平面
一个反光的平面,能反射的环境是很窄的,摄影师和摄像师长利用这点来确保拍摄器材不会出现在平面镜的反光中。然而在拍摄一个具反光性的球面时,器材势必会被球面所反射,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用一个超长焦镜头在很远的位置进行拍摄,这么一来,相机的印象就变得很小了。除此之外,只能在后期制作中,用数码技术去除了。
弧面
弧面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反射会根据物体的几何外形而发生畸变。球体表面的反射是以圆弧状环绕分布的,锥体上的反射则在一端汇聚成一点,而在圆柱体和管状物的表面,反射则在物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色彩和影调
带有强烈漫反射元素的表面没,其反光,至少在人眼看来,受色彩和影调等漫反射元素的影响是很细微的。深色的表面较能凸显高光,而浅色的表面则叫能凸显反射中较暗的部分。
黑色表面的轮廓常常是由它的镜面发射界定的——而浅色物体的面则由漫反射来界定的。由于黑色表面上的漫反射实在太弱了,所以它对面的界定作用就很不明显了。也就是说,抛光的黑色物体,其各个面所处的平面是以其镜面反射来表现的。
镜面反射是不会受到投影影响的,因为投影是一个只与漫反射相关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有投影阴影,不论这阴影是多么微乎其微,都表明了该物体的表面是具有漫反射元素的。真正的镜面是不会有投影的。
在表面色彩的影响下,反射有时会被着色,比如一个色泽艳丽的塑料物体,它表面的反光有时看起来就会具有该物体本身的色彩。反光是濡湿表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提示。许多在一般情况下呈漫反射状态的表面只有在湿润的时候才会具有光泽感,所以要表现出某件物体表面濡湿的感觉,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表面的反光度。此外,物体的颜色会因为表面的濡湿而加深,这连点是濡湿表面的最大特点。
直接反射是人造物的一个常见特点。尽管强度和细节有所差异,但归根结底,我们常常在人造物表面上观察到的,实际上都是直接反射,直接反射包含了许多信息,从场景中物体的材质,到环境和光源对物体的材质,到环境和光源对物体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镜面反射是互不相同的、各具特点的,你应该加以区别对待;有的反射是清晰的、畸变的,有的很强烈,有的很微弱,有的是彩色的,这些反射的特性全都是由你将要描绘的物体特性决定的,你应该努力避免将镜面反射表现的千篇一律、呆板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