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大部分人只能软禁在家里,一部分被迫开工的人由线下键盘党转型为云工作者,而其他不用上班的人则各有各的过法,有的靠着文件夹里的各类连续剧库存过着日复一日的影视生活,有的从一个潜在的厨房爱好者成长为做菜小能手,厨房小当家的十八般武艺已经接近修炼成功,然而大多数的人还是每天沉迷于抖音快手头条这“无聊三宝”加上外卖小哥不间断的送餐补给度过这无限期的周末,期待着开工发令枪的临近。
时间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在如今充满爆炸式各类信息的今天,能够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有目标有方向专心耕耘的少数人日后大概率是佼佼者,你的时间利用效率决定的你的未来。“不行动,无进步”,成绩是等不来的,只有放下浮躁的心,沉浸于手头的工作才会进步,如何把时间高效率的用于实践,而不是虚度光阴,决定了未来的成色。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大多数人心理很明白不行动是绝对无法成功的,但从知晓到行动这条路径上的阻力却非常大,且因人而异。Know-what是表象,深层的原因各不相同,如何挖掘出know-why,并制定出一套方案,将why-how-what这个黄金圈阐明,才能进化为真正的行动派。
下面,将从know-why的角度入手,分析行动力低下的几种原因,找到了原因后,自然能制定相应的策略。
1.完美心态是行动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时,总会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希望不要辜负别人的期望,希望不要被人取笑,想要把事情做的足够完美,因此也花了许多时间反复准备,临到要做的那一刻,心理还是想着“我还没准备好”,于是一拖再拖,最后别人如果不催,索性也放弃了。这看着像是拖延症,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完美心态在作祟,而完美心态的背后是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指责,所以不断给自己加戏,然后反复做无用功,却没有开始去做。而事实上,许多事情是一边摸索,一边改进的,没有完美的开始,只有不断迭代的内容。意识到这点后,首先应该放下害怕被指摘的心理,告诉自己只要去做,不断改进,总会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共同把事情完成,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比原地踏步更好。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事,一定能克服心理障碍并不断进步的。
2.输入-输出未形成闭环的理论空想家。
也许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些人执行力其实不差,就是不去做,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抱有一种观念,“只要我搞清楚了,做起来就很容易了”。当他没想清楚的时候,会不断阅读、找资料,甚至寻求帮助,妄想着在大脑里模拟所有过程,把实践当做是临门一脚。这样的人有一个特征,看的书很多,却没什么产出,所以顶多是个空想的理论家,而未被验证的理论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当你不迈开丈量世界的脚步,读了再多的诗,又怎能体验到远方的美呢!只有将输入的知识拿来实践,输出的产品哪怕再不堪也能持续改进,反复的输入、输出,多次形成闭环,才能打磨出越来越好的产品。所以,做一个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的实战派吧。
3.光行动不思考,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
除了像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天才只靠自己才有可能做成大事,甚至牛顿都承认“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人能独自成功,有的人只想靠自己就把事情做好,这绝对是异想天开,却有不少人有这样的妄想。这其中又有两种类型,一部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商量、不求助,只知道自己一味盲干,多次碰壁仍旧固执己见,完全不信任别人,固执的心态是最主要的障碍。另一部分是“重实践、轻理论”,闭门造车,不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头脑风暴有产出”的道理。所以,解决方法无非是改变自己固执的心态,多向他人求助,没有想法时多从输入端下手,更多的思想交流才会有启发,形成思考-实践闭环回路,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理论跟实践是做事情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许多人行动力低的背后有着心态、方法、能力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做个真正的行动派需要我们阐明why-how-what这个黄金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不断迭代、成长,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