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我妈都哭了

昨天晚上我和我妈吵架了,我们一边大哭,一边互想上指责对方做得不对。吵架的起因特别简单,对比谁比谁更委屈。

我从小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长大,一路的成长吃尽了苦,觉得十分委屈,我妈觉得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工作,才能有经济条件送我们姐弟上学,如果有选择他们也不愿意离开我们。对此我们争论不休。

我们俩争吵的原因更像是到底是在外打拼事业,还是选择陪伴孩子成长?

在我看来我肯定是选择后者。因为我尝尽了没有父母在身边成长的苦。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父母都外出打工,把我和我弟寄样在亲戚家。亲戚家过得十分艰苦,十二岁,别的小孩都在父母的宠溺下,享受着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而我不得不肩负起照顾我弟的责任,砍柴、洗衣、做饭等等,所有我能干的重活我都一人包揽了。一年四季,不论寒冬,都做着与我年龄不相符的事情,由内而外的产生出无人疼爱、寄人篱下的悲惨感,就这样当了好多年好多年的留守儿童。

儿时的回忆,现在想来仍然会落泪,没有亲密的亲子关系、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敦敦教诲,记忆里有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忙不完的农活。

更有一个至今都无法抹去的记忆,距离父母离开我已经第六个年头了,这六年里我们没有见过彼此一面,那时候也不像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地视频,所以我清晰地记得,初二的时候,我妈回来了,她到学校来看我,站在教室外,等我下课。我的反应你们可能想不到,我害怕她,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她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了。

妈妈,本应是我一生中最亲密最亲近的人,却成为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特别少,也就从来不说这些埋藏在心里的话,然而不说不代表不存在,以至于昨天因为一件小事,就暴发了一次大争吵。在吵架的过程中我们都用最恶毒的语言来伤害彼此,却忘记这些话在日后会对方带来多大的痛苦。

不得不说,在这二十多年的成长生涯,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日子为数不多,以至于我后来和父母在一起住,但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期望中的欣喜。与爸妈相处得不太自然,也不够亲密,有什么事情都一个人担着。我就在想,如果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就算再苦再难,也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寄人篱下的生活更是艰难,实在是太苦了。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希望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个时期也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很难想象孩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模样。自卑、胆小、孤僻、执拗、偏激乃至严重的心理阴影,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可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有的成长为懂事的小大人,还有另一种孩子,没能乖巧平安的长大。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亲戚也疏于管教,他们尤其叛逆、时常挑衅、挑战各种权威。他们藐视规则,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最终可能没法健康长大。

你不能不承认,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父母没有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而造成的。

在我们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希望不要牺牲孩子的成长,来获得自己个人事业的上升;不要舍弃陪伴孩子,将自己置身于无谓的社交聚会;不要牺牲孩子的幸福快乐,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手机电视中。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条件,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与责任、关心与耐心。毕竟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