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或其他公共场所,常常会不经意碰见在哭闹的孩子,有的孩子哭得伤心欲绝,有的孩子哭着耍横,父母死活拉不走,有的孩子会边哭边用小拳头打父母的身体,而我见到的所有父母,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父母是抱起来哄孩子,边哄边讲道理;一种父母是非常生气,用语言教训孩子,甚至直接打骂;还有一种父母是先耐着性子讲道理,当耐心用完还没哄好,直接还是用武力,或者扔下孩子,自己往前走了,于是孩子边哭边追。
每当看见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感概万千,如同看见我这个曾经的“坏妈妈”。孩子哭着要我抱,我认为不能惯着她,任凭她怎么哭,就是不抱;孩子发小脾气,我认为她不懂事,想着法儿惩罚她;如果错误严重,甚至把她关在小房间不准出来·····只要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就会数“1····2······3”,如果数到3没有照做,那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她,而且这种模式用得相当熟练。想起这些,曾经和孩子小时候相处的点点滴滴清晰的出现在脑海里,内疚、自责让我不能自已。虽然我做了很多的弥补修复,虽然孩子也认为我还算一个“好妈妈”,但我知道,其实可以更好。
当我们成为年轻父母时,自己也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往往不知道怎样抚养孩子、教育孩子,更不知道自己的一些小小举动,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甚至会改变他们的命运。也许你会认为,市场上大量早教机构的兴起,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但是很多父母注重了孩子的教育,却忘了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育儿先育己才是教育好下一代人的根本措施。
今天,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学习做一个好父母。不管是网络、书本、教育机构,都有类似的课程,你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但我认为,心理学这门课程是一堂必修课,值得你好好学习。
人们常说身体健康很重要,其实人的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所以才有“身心健康”的说法。如果你已成为父母,请不要想试图控制孩子,请给孩子传递出“这个世界欢迎你”的信息,接纳他,抱持他吧。如果你未成为父母,请问问自己,你内心的心灵伤痛是否得到了疗愈,如果你想优生优育,请你就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做起吧!给自己,同时也是给你的孩子一个更加幸福的人生。
武志红心理学课程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知识要点
自恋和依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学会了依恋的人会拥抱真实世界,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容易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精神的归宿。
依恋的形成,需要孩子有一种基本的感觉:妈妈基本上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但“坏”不会淹没“好”;我基本上是“好”孩子,有时候是“坏”的,但“坏”可以被接纳。
如果依恋没有形成,首先要看破自己的重重心理防御,看到自己的初心:“我”永远都在寻找“你”。生命原本的样子就是我们一方面试着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在寻找情感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