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面试一个学生,他从新闻系毕业,爱好摄影,毕业后还特意去电影学院去自费学习了半年摄影。当我问他为啥来保险公司,开始不愿深谈,后来非常婉转地说是爸爸逼的。。。,爸爸希望找一个稳定的金融公司工作。我当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帮他分析职业发展与自己的方向,并希望他能够与自己的家人好好谈谈,能够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并愿意做的事情,而非在这里很不情愿地做事。
通过这个事情,我今天想跟大家讲一个西方很流行的概念叫间隔年。
“间隔年”(GapYear)的概念来自西方。在西方国家的青年人中有这么一种传统,在上大学前或工作前,会空出一年时间,用旅行、实习,或者去一个新的文化里,学一门新的语言和手艺的方式,体验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
这个传统来自于1 7世纪英国贵族子弟的“壮游”(The Grand Tour)。过去的贵族在1 7岁的时候,由家里的一个管家陪同,会用几年时间游历欧洲,参观博物馆,学习语言,开阔眼界——直到他们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才回家,继承祖业。这就是最早的Gap Year。英国威廉王子是著名的“间隔年”践行者——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就到智利参加了义工服务。他留下一张清洁马桶的照片广为流传。哈佛大学则是支持“间隔年”的著名高校,哈佛公开鼓励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向学校申请推迟一年入学,甚至在官网上专门登着一篇名为《我应该休假吗?》Should I Take Time Off的长文,说明Gap Year的各种好处。每年约有1 1 0名的哈佛新生选择推迟入学。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入读哈佛之前,也选择了“间隔”一年,去纽约实习电影制作。
间隔年的核心是:走出舒适区,体验新文化,拓展人生的可能。
间隔年不是旅行是修行,他关注学习与成长,应该把他看作一个机会,一次重要的机遇,也是一段完整的思考时光。乔布斯传中有一段,乔布斯在印度呆了7个月。谈及初衷,乔布斯说,“这是一次很严肃的探索,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乔布斯》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曾问过乔布斯,印度之旅究竟对他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他说,“印度乡间的人与我们不同,我们用思维,而他们用直觉,他们的直觉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发达得多。直觉是非常强大的,在我看来比思维更加强大。直觉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据说,乔布斯去选原型机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空无一物的房间里冥想,然后睁开眼睛,凭直觉选择一个。同时间隔年会拓展边界,打开可能,很多时候你可以脱离身份,先做后想尝试可能,过一阵别人的生活。
------
华丽的分割线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可能间隔年不现实也不可能,我觉得能否给自己一个间隔月,甚至间隔周,而非简单的去玩耍。想想我们的间隔就是土地的休耕,种一年,停一年,是为了避免土地失去肥力,休养生息,收获更多。从固定不变的生活里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发现人生新的可能。
“我们都已经走了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