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之前我的搭档写了一篇有关人际交往中的态度的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令我心服口服。
我今天就接着来跟大家聊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
今天,我们的老师有事出差,所以就把课程改为自主学习,就是说让我们自己安排时间学习,然后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我们班因为要开个很重要的班会,所以需要用到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随后就选择在我们本来要上课的那个教室开,大家都以为今天这个教室是我们本来用来上课的地方,可以不经申请 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
我们学校教室的多媒体是有专门的人管理,不经申请是不能随意使用多媒体设备的。
在我们正要举行班会的时候,专门管理多媒体设备的人员就走进来,以比较凶的口气问我们今天这个教室有没有课,申请多媒体设备了吗。
不知是谁眼疾口快的回了一句“没有”,管理人员脸色马上一变,说:“没有课,又没有申请多媒体设备,谁允许你们使用了,马上关掉,你们等着被批评吧!”话还没说完管理人员就把多媒体设备给关了。然后就以短信的形式跟教务科的老师汇报了一下情况。
然后班干们以和气的口吻跟管理人员说具体的情况,想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不经申请的使用一会儿多媒体设备,用完就马上关掉,因为这个班会很急,来不及申请了。但是管理人员根本不理会,很生气的说要使用多媒体就要申请,就要按 学校的规定来。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因为我们的任课教师因为比较忙,所以没有跟教务科说要调课,而我们又闹这么一出“好戏”,估计是少不了一顿批评。
这就涉及到了人际交往中的态度问题。那么什么是态度呢?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它使人的心理处于准备状态,具有行为的倾向性。
纵使我们私自使用多媒体设备是我们的不对,但管理人员也不应该以过激的态度批我们,应该以平和的态度跟我们说一下为什么不能私自使用,不然何以服人。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我们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所城市学习生活,难免还要相见,为什么就不能以平和的态度与对方交谈呢?
态度是一种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行为是外显的活动,是一个人在其态度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对态度对象的具体反映。
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的态度在ta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一个人出生时,仅是一个生物体,一个自然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对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刻苦铭心的,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主要是通过家庭来获得。
一个人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在ta小时候就已经决定,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小的时候父母教导自己的孩子说要学会感恩,而且自己也是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上大后也一定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懂得感恩。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整天就是去跟别人打麻将、赌博,平时也不严于律己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孩子长大后也肯定会跟父母一样。然后代代相传,代代如此,那么这个家族一定是非常失败的。
我曾在某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你讨厌的样子,你的孩子全都有》。里面的内容很现实,孩子对陌生人的态度取决于父母对陌生人的态度。人生在世不过几十载,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待人呢?为什么就不能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呢?
人际关系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互利状态,大家各取所需的同时又互相帮助,这不好吗?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快速发展,让我们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全面提升自己。
要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平和的对待别人,不要搞得像别人欠你钱一样。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坦诚的心跟别人交往,以平和的态度跟别人交流,世界会有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