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7点多就起床了,原因是老师要他去参加升旗手的训练,以前周末基本上都是8点多才起床。儿子昨天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兴奋,想必一晚上都在想这个事儿。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总是想寻求新的“刺激”,对于他们来说,升旗可能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儿。
8点半我们来到幼儿园,这里除了儿子,还有同班的其他3位同学以及其他班的几位同学。因为有爸爸妈妈在,儿子在训练时反而东张西望,时不时的看向我这边,尽管我一再提醒,让他注意力集中,可他还是有很多小动作,一会儿挠头一会儿抓痒,站姿和走姿都不像是个旗手。看着他心不在焉,精神懒散的样子,我开始有点生气了。升旗仪式本来就是一个庄重的仪式,对于曾经当过升旗手的我更能体会其中的意义。对于儿子今天的表现,我开始有点失望了,经过近两小时的训练,最后却只留下了7位旗手,儿子被淘汰了,不过也在预料之中。但因为在那里呆了近两个小时,想想孩子为了这个旗手也是很拼的,今天起来得这么早,身上脚上被蚊子叮了这么多胞,近两小时的训练中途都没喝过一口水,虽然看上去有点懒散,让我有点失望,但既然最后只留7名,为什么不早点确定下来呢?让我们呆这么久,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顿时,头脑里的各种埋怨和不甘心冒了出来,于是开始用暴力沟通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开始问责儿子:“你今天被淘汰了!知道为什么吗?”。儿子听到这话后开始生气说:“不跟你玩了!”,最后终于哭了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情绪和理智开始在头脑里打架。“他今天的表现令我失望”,“老师怎么不早点选出旗手呢,既然要淘汰几个人,为什么还要一起陪着练习这么久呢?”,“儿子东张西望,懒洋洋的样子当然不会被选上啦!”,“站没站姿,坐没坐相”;“对于一个孩子,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何必这么责问他呢?”,“他今天其实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其实还算认真啦,只是偶尔会朝自己这边看而已”,“到底是他想当旗手还是我想让他当呢?”,“我真的那么在意结果吗,结果真的那么重要吗?”……
是的,结果不重要。我一下子想明白了,过程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小动作多点儿也是正常的,就算是体验了一次做旗手的感觉吧,尽管有点枯燥,不过还是得让他知道这其中的意义和过程,知道哪些做得好,哪些还有改善的空间。想到这些,我的情绪缓和下来,回到爷爷奶奶家里,他还处于生气状态,还不肯理我,刚开始我也很生气,因为一回到家他就向爷爷奶奶求安慰,爷爷一把抱起他,给他说:“没事,我们下次再努力。”,但我觉得只是嘴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得让他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做得好,是自己的优势。如果只去强调结果,只是用“下次努力”来安慰,那孩子是不会有所成长的。
见他情绪缓和,我把他拉入怀中,安慰他说:“其实爸爸不是生气你是否能被选上旗手,能不能当旗手无所谓,重要的是,爸爸发现你训练时不够认真,爸爸是生气你做事不认真的态度。你觉得自己今天认真训练了吗?”,见他开始陷入沉思,我又引导他去关注整个过程:“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没有YY同学做得好呢?哪些你又比她做得好呢?哪些是你的优势呢?”。可能他还搞不懂什么叫“优势”,不过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了,看到他开始反思我觉得很欣慰,这说明他在成长,他在关注整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最后他说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做得好,然后我再次安慰他说:“对于做的不好的,那说明我们还有改善的空间是不?下次努力好不好?像这样的升旗手评选以后还有很多,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如果我们改进了,一定能被评上的!”,最后孩子终于如释重负,我也如释重负。
【自我反思】:孩子本来是没有什么得失心的,他们天真善良,很容易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如果孩子有错,那一定是我们犯了错。就像今天,如果我没有得失心,就不会在意结果,不会在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传给他,虽然后面有所反思并及时更正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但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以后的旗手评选他就不那么热情了,他可能会想起今天不愉快的经历,孩子的兴趣可能就是这样被我们消耗殆尽的。作为父母,本来应该在他有得失心时,去引导他,安慰他。如今却是因为我的得失心而影响到孩子。育人育己,修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