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醒来,有点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就想喝一碗甜豆浆,再就上一根现炸的油条,啧啧,此时就是最美味的早餐。想到美食,起床也没那么困难了。
一二十年前,有很多只卖豆浆油条的小店,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
小小的一片店面,店里放一个长条木案板,供人操作,和面揉面,再堆下几袋面粉,就没有太多剩余空间了。炸油条的大铁锅,只能支在店门口街沿上,做油条的师傅在案上揉面、切面,将切好的小块油条面坯,转身就放在油锅里炸。现炸出的油条,放在油锅上架的铁网里滤油,店里热腾腾的豆浆已经熬好,装在大锑锅里。
清晨,油锅面前,已排了好些买豆浆油条的人。一般小店都是打包带走,店里没有座位。来买豆浆油条的人,大多是自带容器来装。有的是用搪瓷缸子装豆浆,笤箕装油条;有的端一小口锅来装豆浆,锅盖翻过来,盖在锅上装油条。而上学、上班赶时间的,只能用牛皮纸包上油条边走边吃,却无福喝一口热豆浆了,那时没有打包的杯子。
油条豆浆最安逸的吃法是,揪一段油条蘸着豆浆吃,或者将油条都揪成小块泡着豆浆吃。油条最好吃现炸的,回锅的“老油条”焦硬不好吃。现炸的油条酥脆,就着甜甜的热豆浆,既香甜又有汤水,解了一晚上的口渴,还能填饱肚子给上学的上班的人,提供一上午的能量。
那时候,不管东西南北,豆浆油条(北方叫烧饼油条)是中国人的标准早餐之一,占据了中国大多数家庭的餐桌。
随时代变迁,牛奶面包也成了人们的早餐之一。现在人们讲究膳食营养搭配,要平衡,这当然也好。
我最不爱喝牛奶,当娃娃的时候,我父母已有了点科学育儿的理念,认为多喝牛奶可以聪明健壮。恰巧我家附近有个奶牛场,可以订到便宜又新鲜的牛奶。每天傍晚时分,送牛奶的孃孃叔叔,用自行车驮着二桶牛奶,在家门口吆喝“打-牛奶-了……”,长声吆吆,声音具有穿透力,于是各家各户,拿上早已准备好的牛奶票,装牛奶的搪瓷缸子,出来打牛奶。虽不喜欢鲜奶的膻味,但在父母逼迫下,反抗无效,只有捏着鼻子喝下去。
其实,大多数中国人的胃都不适应牛奶,而是更耐受豆浆。我听过一位妈妈给孩子喝牛奶的真事。这位妈妈认为,外国人长得高大健壮,都是因为天天喝牛奶的缘故。于是,她要求儿子每天喝牛奶,她对儿子说“你口渴就不要喝水了,直接喝牛奶,既解渴又长个。”她儿子从几岁起,就把牛奶当水喝,一直到高中毕业。他儿子18岁高中毕业,不但个子很矮,而且长期喝的全脂牛奶,身材很胖,大学也没考上。
这位妈妈也很后悔,觉得自已当年太无知,受到影视作品和广告宣传的误导。
看来,牛奶与身高和智商没有直接关系,都是广告的噱头。难道喝牛奶羊奶的游牧民族,比汉民族更聪明?吃什么、喝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度,一个合理的搭配。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喝豆浆、吃油条就健康营养吗?谁都知道,油条就是淀粉、脂肪,没有好高级的营养,常吃油炸食品也不好。但是,我小的时候,常听爷爷讲,你想吃的东西就是身体需要。比如,很多人感冒了不能吃鸡蛋喝鸡汤,但爷爷说“可以吃,只要你想吃就可以吃。”我从小跟着老爷爷,看他治病救人,所以深信其言。况且,油条的热性被豆浆的寒凉中和以后,吃起来爽口,没有油腻感了,所以豆浆油条总是绝配。
还有人会说,现在做豆浆油条的小店,也有无良商家,豆浆掺水多淡而味,油条添加些化学成分。
亲朋都劝我,少吃外面小店的豆浆油条。的确,很多小店卫生条件差,看看这些小店 ,黑黢黢的店堂,油锅案板当街放,满地油污。炸油条烧饼的人,头发乱蓬,穿着拖鞋背心,嘴上也无口罩防护,甚至还有叼着根烟,如果小店服务员,端豆浆的手指浸到豆浆碗里,实在是败胃。所以,现在我也尽量不去这种店吃。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也出现了很多高档次的豆浆油条店。厨师、服务员都有健康证,上岗都统一着白色的餐厅服装,店堂明亮,地面整洁。餐具经消毒柜里消毒,筷子有餐巾纸包着,豆浆有盘托着,不至于服务员手指接触到碗里。但是这种店也不至于天天去吃,谁也不能常跑远路,费时费力图吃豆浆油条。所以小店依然存在,高档店也只能偶尔去去。
如果豆浆油条和牛奶面包二种早餐选择其一,我还是会选前者。
有朋友介绍了一款小巧实用的豆浆机,方便实用。每天清晨起床后,把豆子放进机器里,加上水,调到适合的模式,它会自动工作,当梳洗完毕,就可以喝上香喷喷、热腾腾豆浆了。至于油条,超市里买得到半成品的油条坯,在油锅里跑一下,豆浆油条的早餐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