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倾诉时,B不理会你,你的感受是什么?”
“感觉很难受,很孤独,自己说不下去了。”
“B,当A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听你说,你的感受如何?”
“虽然他什么话也不说,但他的眼神在回应我,让我感觉很舒服,想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C,当两个人对话,却无视你的存在,你的感受如何?”
“很着急,有被冷落、被漠视的感觉,但后来我换了想法,既然插不进去,就静静地听吧!心情就平静了。”
6月1日晚,琴素新居里,热闹非凡,通过小小的情景游戏,李老师为琴素沟通第二讲搭建起沟通的感受基础。
A,B,C三个角色的扮演,让大家理解了倾听常见的三个误区:听自己想听的,打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敷衍。三个误区的总结引来大家频频点头,这不正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生活情景吗?
“知道了什么是误区,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倾听,才能达到真正沟通。”李老师带领着大家继续深入。
李老师在演示板上画出一座海上冰山:“这是冰山理论,我们在倾听别人的语言时,经常会关注的是他人的行为部分,代表着海上可见的冰山。比如:孩子回家告诉你,考试考砸了,但不要紧,还有比自己更差的,你们会如何回应?”
“你怎么不和好的比较?”
“那么孩子会如何应对你的回应?”李老师抽丝剥茧,将不好的应对方式归纳成四点:打岔、讨好、指责、超理智。
前三点对应着当事人的低价值感,第四点对应着情感冷漠。在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孩子容易形成指责和讨好的应对方式,这是人启动防御机制保护自我的本能,当防御开启,沟通的大门就此关闭。
如何让对方放下防御,敞开心扉呢?那就要了解海面下冰山隐藏的部分。
“当对方在表达时,我们要先看到对方的感受,去感受他的感受。”
“然后去了解对方对此事的观点、想法、信念。”
“再看到对方内心的期待是什么?”
“最后,我们要深深地理解对方心底的渴望,都是对被爱、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同的需求,而这一部分是没有对错,也是当你进入这一层与对方同频时,疗愈就会发生,我们才能有机会去激发对方生命力的源泉,真正的沟通才能实现。”
在这一部分,李老师请学员们现场示范回应,生动展示沟通的层次。
“我天天为了作业的问题和孩子斗争,每次他就是拖,拖到最后还是不写。”
行为层面的回应:“孩子当然不喜欢写作业,不写就不写吧!”
学员表示感觉不舒服,并给予反击。
感受层面回应:“我看到你现在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很焦虑,很着急,这件事困扰你很久了。”
学员这样听起来感觉舒服多了。
渴望层面回应:“我看到你为这件事焦虑和无助,你希望孩子和你小时候一样,不让父母操心学业问题,你害怕孩子老师或旁人认为你是一位不称职的妈妈。”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学员内心,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理解,力量感由此产生。
沟通时,我们明锐地觉察对方的感受,表达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对此事的观点和期待,回应对方最深层的渴望,疗愈由此开启,对方的生命力将被你激活。
一旦我们学会了沟通的方法,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沟通呢?对孩子,对家人,对同事和朋友,这样的沟通技巧,总能带着我们走向更有爱的生活状态。
这个六一,我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重新做回宝宝,重新学习如何说话,如何说好话,如何说有效果的话。
当宝宝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