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犹豫,朋友圈!

很少发朋友圈的人享受生活,经常发朋友圈的人热爱生活。

相信你的朋友圈一定有一个每天一说说的人,有一个一周一说说的人,有一个半年一说说的人,有一个没有说说的人。为什么点赞的人那么多,但他们并不都会发朋友圈?

某一天我经历了很多开心的事情,很多瞬间我都以为今日快乐达标,想发个朋友圈分享一下,编辑好文案p好图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很烦。同一天看到同一个人发两三条说说,会不会觉得很无聊?会不会想就此屏蔽?

不得不说我觉得朋友圈只能发九张图的这个限制,让我学会了拼图这个技能。为了少发几条朋友圈,我把一周份的图合在九张图里,一键发布,甚至把文案p在图中,因为文案太多收起折叠让我担心不能面面俱到,我想感谢的人看不见排在时间线之后的话语。

在没有微信之前,我还是个初中生、小学生,那个时候我和身边的人用的是QQ,是QQ空间。没有图片数量的限制,虽然文案还是会折叠收起。记得小学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发一条动态,都是一些短句,又或者是一些顿时的感悟,在那个开始写小说的年纪,想把零碎的灵感记录下来,想让大家知道这种想法,这种心情,想让大家知道我在做这件事情。

后来,有了微信,很少发朋友圈因为那时候刚好有了一个可以随时分享的人。有什么事情,不管开心快乐,都会第一时间聊小窗,似乎没有了那种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心情。

也许人是一种需要被认同的生物,每天接受着不同的信息,全部积累在脑中会很累,所以我们需要分享出来,这个时候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只要有一个分享的对象,都会觉得轻松了很多。这大概就是我的空间很多动态,而朋友圈没有说说的原因。

再后来,上大学了,我离开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虽然也有随时可以分享的地方,但是我愿意我也想要让列表的大家都知道,也想让我自己被记录,于是我开始发说说。一开始,只是因为当下的心情,因为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之后,想要让爸妈知道,想要让他们知道远在他乡的女儿生活得还不错,因为他们会着急,会担心,会在小窗里问“在干嘛,吃了吗”,会突然就打个视频电话过来,这时候发说说成了一种任务;后来,我觉得发的朋友圈太多了,也听到了一些同学对于朋友圈 这件事情的看法,发现会有部分人对频繁的说说感到疲惫,于是我开始一周一次总结,不再是当下的心情,而是一周的回忆,有时候也会把当下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按下退出,选择保留草稿,当这份心情存档。

这是我现在的情况,偶尔连续的发说说,经常性一周一次。相信腾讯在开发这个功能的时候,想的仅仅是让人类分享生活,精彩或悲伤,光明或阴影。我们需要在别人的生活中寻找快乐、有趣、慰藉,我们需要在别人的生活中扮演倾听者、安慰者,这些都以分享生活为前提。朋友圈不应该成为一个小社会,而应该是大家各抒己见、没有顾虑地坦诚自己的空间。

如果你有一个很爱发朋友圈的朋友,请你屏蔽,或者接受,你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没必要诋毁,你可以做点个赞、可以发个言,但请不在在屏幕前看不起。

你会觉得这个人一天发了好多朋友圈,是不是因为你的圈子太小,或者因为你太过关注人,而不太关注内容呢?

其实不管是微信、QQ还是微博,你看到的每一份分享,发布者想让你知道的只是内容,所以没必要把注意点都放在发布者身上。分享的是内容,而不是个人。分享应该是一件放松快乐的事情,而应该成为 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一种让你犹豫的东西。

真实地生活,坦诚地做自己。


一张觉得很有道理的网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