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微信好友主要是三类,现实中的亲朋好友、跑步爱好同类、书友和公众号文章原创者。参加完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将个人成绩短信转发给几位跑友。Jellyfish是我参加一个跑步习惯养成群时认识的,前几天回复我说,你的半马太棒了。我说,都已经过去十天了啊。
她说,这段时间操忙孩子的事情,所以祝贺迟到了。孩子刚刚上高中,安排满满的。
我说,现在中国孩子太辛苦,教育体制问题越来愈严重,比我们那时候更严重。她说,不过该吃苦的年龄吃点苦不是坏事,孩子打算高中毕业后出国读书,所以高中会非常辛苦,是他自己的选择。
我回复她,可以掌控的前程,可以争取的命运,跳跳高能够碰到的理想,努努力能够步入的人生,是最好的状态。
2
写了这么多的对话,下面说一说朋友阿洵的故事。
阿洵和我同岁,也是中国典型的一代八零后。小时候,生活在物质相对不丰富的年代,由此带来的是各类话题也都非常匮乏。考试中最多的命题是“一件好事”,聊天中最多的话题是“长大想做什么”。
长大想做什么?现在想想,关乎理想类,崇高而神圣,经久而不衰。也是由于话题匮乏,经历过少,当时孩子们的答案同质化极其严重,一类是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类,一类是陈景润为代表的学者类。
当被大人例行公事般地随口问到,你长大想干什么?他说:我长大了想说相声。这样的回答,令人惊愕和尴尬。他的父母不知所措的应付着,赶紧拉他到没人的地方说,多丢人啊多丢人。阿洵说,我喜欢侯宝林,喜欢刘宝瑞,还喜欢姜昆和马季,为什么就不能说相声,怎么就丢人了?
结局如你所料,没人会让他去说相声。阿洵和众多八零后一样,小学、初中、高中,过独木桥上大学,不痛不痒毕业,顺其自然工作。在公司年度晚会上,他拽上同事,说了一段相声,也算圆了一次自己的梦想。
3
当阿洵我们这一代人也为人父母,才理解当年大人们的心情,也理解了为什么当时那么惊愕和尴尬,谁都难以逃脱体制铸造的框架,让每个人争着成为铸定的样子。毕竟,如丁俊晖般敢于发表读书无用论,然后打破枷锁和牢笼,证明自己的太少了。
孩子出生那时,我罗列理想清单,憧憬着将自己的人生遗憾和内心躁动,让她来替我实现,以完美她的人生。但我的一位朋友说:“这样是不对的,那是你的理想,不是她的理想。”
每个人终究摆脱不了很多规律,就像我也会问我的孩子长大想干什么。只是,如今的社会尽管依然存在体制惯性和牢笼枷锁,但毕竟宽容了许多。人们开始真正尊重各个职业,推崇工匠精神,不再将出身和社会阶层挂钩。
所以,当她告诉我,她的未来理想职业是当一名厨师或者餐厅服务员的时候,我没有惊讶恐慌和不知所措。我告诉她,当一名厨师可以,但是你要用心去做,努力做最好的厨师。
4
卡西姑娘,她的自我介绍是:85后辣妈,写温情的文字,做认真的自己,爱把酒言欢,也爱柴米油盐。她已经出版两本书,《你总是太容易放过自己》,以及《世界上更大的谎言是你不行》。
我给卡西发微信过去,祝贺她新书出版。我说,向她学习实现自己理想的路径,让需要的人们读到出的书、让喜欢的歌手唱到写的歌、让心中的演员饰到编的剧,是我的终极目标。卡西说,认定目标,好好努力,总会有抓住机会的一天。
吴晓波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