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心蹭热点,奈何热点太热,灼伤了我。
掐指一算,就这两天《欢乐颂2》将霸屏简书。而《人民的名义》因为打着人民的名义,余温依旧。我真心严肃地觉得,快快凉了罢!人民有点累了。
《人民的名义》确是一部难得的好剧,连片尾曲都好听又大气,剧情具体好在哪里已不用多讲,网友们的分析总结下来大概比编剧自己了解的都透彻。
于是,承载着观众的偏爱甚至溺爱,这部剧浑身上下都被歌颂了个遍,就连剧里的大反派们都被硬生生找出斑斑优点无限放大拿出来博同情。说到底这只是剧情,都是假的,随便谁崇拜祁同伟,意淫高小琴,又与我何干?然而,有一个观点从开播持续发酵至今,我们忍了这么久本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异议让这部良心剧蒙尘,但直到剧终多日的今天,依然有人乐此不疲地强调着这一点:
《人民的名义》40位主演一共仅4000万片酬,实在是白菜价。
说这话的网友们都是什么地方的我不知道,但他们当地是否真的存在这种天价白菜,还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玩笑归玩笑,但写这篇文章我真的是冒着被当做喷子的危险,因此会极其小心措辞,若与哪位真爱粉的观念冲突,望不要骂街,钦此。
1.
4000万片酬究竟公不公道。
毫无疑问关于这个价钱,我认为非但不公道,而且还是天价。有人说都是实力派老戏骨,40个人,平摊到每人头上只有100万,再平均到这五十多集,每人每集只能分不到两万块,比起当红小鲜肉们动辄千万上亿的片酬,可不就是白菜价吗!
对此,我只想说既然我们谈的是良心,要比较的对象当然也得是良心对象,娱乐圈的市场生态已经呈变态状态,只是变态程度不同而已,五十步笑百步就不要再比了,要比就和除了娱乐圈之外的其他三百五十九行比一比。
有人说房地产业泡沫虚高,互联网行业亦泡沫经济,而依我看娱乐产业才真的全都是泡沫。房子能供我们安身立命,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巨大的便捷,而娱乐圈呢?我们扪心自问,它到底提供给了我们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价值又是否真的如此贵重?
毫无疑问,优秀的演员演了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是无价的,同理,一名消防员扑灭一场火救一个人,其性质也是无价的,甚至一个环卫工人保证了城市的整洁,清扫着潜在的危险,这也是无价的。任何行业任何工种对整个社会的贡献都无法用具体价钱来衡量,但每个行业必须是平等的,你不能说制造业要比影视业卑微,或娱乐行当要比物流业高贵,没人有资格这么说。所以细化到每个从业者也应该是相对平等的,但实际上呢?各行从业人员在待遇和地位等各个层面都相差悬殊,尤其较之娱乐圈,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人民的名义》为例,剧中片酬这一块的开销总共四千万,我相信其中至少有一半分给了前十位领衔主演,那这十个主演每人的酬劳实际就是二百万上下。这部剧拍了多长时间我不晓得,但绝对不足一年,就按一年算,姑且忽略他们同时拍好几部戏这个因素,这十个人也都是年薪百万的总裁级人物了。放眼其他领域,一百万也许是一个环卫工人不吃不喝干一辈子的所得,是一名快递员三十年的收入总和,是一名中级程序员十年的薪资,更是一个普通农民在黄土地奋斗三代都不敢奢望的巨额财富。一百万,有时可以帮助一个实业家创业成功,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山区里的一所学校,甚至随时都在左右着某个医院里某个病床上某个人的性命。而这在任何地方多数时候都沉甸甸的一百万一旦放到娱乐圈就瞬间轻飘飘的只能与白菜等价,这不荒唐么?更岂有此理的是李达康的扮演者吴刚在一次采访时无比装逼的说,拍这部戏压根不为了钱,完全是冲着本子好和对社会的意义才接的云云掌嘴的话。对此我无话可说只有骂娘才能表达我此刻的情感,什么叫不是为了钱?一百万不是钱吗?就算放在一个真正的市委书记面前,他贪污时也得掂量掂量,怎么到您达康书记这儿就不叫钱啦?是仗着人民的名义吗?
2.
演员演一部戏到底给多少钱才合理。
关于这点,我不敢妄加判断。犹记得二十一世纪初,在我们镇子上买双鞋一般三到五十元,且每次买家必要先砍一半。过了三五年,镇子上的一双鞋涨到了一百左右,这时买家最多只敢砍三十,而现在镇上的鞋已突破二百大关,并且谢绝还价,只有脸皮最厚的人才敢砍个十块八块,没有人关心鞋的进价十多年来并没有多大涨幅这件事,仿佛市场定多少钱都天经地义。我觉得这和演艺圈很像,水太深谎太大,人们没有什么根据用来对比定价,人家唱首歌演个戏要个百千万,只要有人买单就是合理的,谁叫人家是明星呢?
因此所谓明星身上的优越感其实都是观众惯出来的,人们自觉地把这些明星和普通人分成两类供到神坛,都忘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介戏子,演戏是他们的工作,演得再好也不过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罢了。就如同一个焊工把一个接点焊得浑然天成;一个理发师做出了一款顾客满意的发型;一名厨师烧出了令人垂涎三尺的菜品,等等这些仅仅只是一份工作,做得好充其量是称职,没有什么好喝彩的。反观被咱们宠坏的这群明星们,戏演的出彩了看客们便敬若神明,像是做了什么积德事似得。请问一个演了一辈子戏的人若是连戏都演不好对得起观众吗?若换成一个老厨子连菜都做不好早被炒鱿鱼了,其性质有何不同吗?若是这么个道理,那因何大众行当从业者的收入都本本分分遵循着市场规则,而演戏的就能漫天要价?说到底人们都忘了市场是谁说了算,表面上看话语权是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其实追根溯源左右其发展的还是是消费者。
所以回到问题上,一个演员拍一部戏该拿多少钱才合理?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工资机制,例如演员应该以行业技能证件的高低来划分明确的级别,这个证件的升级和升学的概念一样,刚入行的是初级演员,待具备了一定表演火候方可考高一级的证书,以此类推。且各等级之间都有不同的基本工资,后期再按作品销量得提成,这样演艺圈才不至于乱到鲜肉横行老姜配菜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演员们动辄天价出场费的病态市场。
3.
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观众。
当然要理智,首先其次之后最后一直永远都必须要理智,做一名不沉溺,不发烧,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理性观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真爱是珍贵的,要节约,不要在毫无内容的艺人或作品上廉价地泛滥。要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分得清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哪些又是哗众取宠的闹剧。
最后,当有天你沉迷在某个影视剧或某个演员身上无法自拔之时,请先用冷水洗把脸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再默念三遍,这只是他们的工作,一份工作,仅此而已。
最后的最后,希望伟大的广电总局能像朝阳群众那样黑白分明,尽量在通过一部戏之余考虑考虑观众的智商。而所有好的坏的影视作品,你们一炮能圈多少钱没人管的着,但请别再打着人民的名义,人民承担不起,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