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热门话题,惹得我好奇的去瞅了瞅,我的结论是《上海堡垒》的那位导演远不止于要公开道歉吧。为什么微博上骂成这样,口碑坍塌成这样可能的原因也有很多,众说纷纭。我不是要来评论这部电影好与不好,只是感觉,一部电影的导演这样的反应,有些匪夷所思。
导演真不必公开道歉,大可内心坚强一点,总结反思就好了。他个人这吧唧一跪,自我认错,就等于坐实了大烂片,别人要说点中立的话都难了。而且,一旦认错认怂了,人人都会忍不住来踩。难道他不知道在争辩的时候,最难辩倒的观点就是沉默?这位导演或许只是忘了。
说真的,讲烂片,我觉得近年来比这烂的、缺乏诚意的片多得是。如果这个片儿的导演要闹到公开道歉、掌嘴,那些烂片的导演怕得撞墙。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现在“电影还没上就有人跳出来说烂片”的行为越来越多了,很多时候我看了觉得没啥,再刷网上种种批判,都有点怀疑自己的审美了。
我记得3年前,我还和师父去看了打怪巨片《长城》,就是被网络大骂国师拍出了那样的烂片,张艺谋都没有道歉,更早的时候,冯小刚的《夜宴》被骂反而越精神,最后反过来骂观众......
这里,我只论导演对自己作品上映后的反应,说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不喜勿喷(不过骂了我也接受,我一次来看待这样的热点事件,难免有失偏颇)。
我觉得,他们对待受辱的反击真的截然相反。
最后一刻,这个大导演转身就说自己挑错了男主角,令人嘘嘘哗然。姑且不论这片子是否任谁演都得扑街,还是要让谁来背锅?抛开种种,导演这样的行为,再次让我觉得愚蠢。
那一刻,他一定是气急败坏了,导致手脚或嘴比大脑行动还快。他也一定是忘了,当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总有三个手指指向的是他自己。这位导演或许并不只是忘了这么简单。
追热点的话题打住,stop!我是想透过这个现象来说明一下我工作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你也一定不会陌生,或许也为此苦恼郁闷过,那就接着往下看解决方案吧。
生活中,没有人对被批评感到高兴,面对批评,得体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一不急于解释,二不反唇相讥。被批评时,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我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不对”。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对批评有不同意见或者不明之处,直接问当事人的完整意见,别回避。但,也要明白对于受辱时,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它。如果能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如何做到忽视别人的赞美和批评,坚持自我?如何克服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心理?要做到对评论不理不睬,对批评高度重视,好像太难了,是吧。
其实,很多批评的发生都是因为误会。所以,我们应对的时候也有三步骤:首先建立情感层面的信任,其次澄清事实,然后才是消除误会。这三步就能解决大部分因为批评带来的关系问题。
还有一个有效的实施方法,可以推荐大家一起试一下。我们每天,或者最长每周养成习惯,干嘛呢?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麻烦用最重的形容词想一遍,诚实的对待自己。真的被批评时,才会觉得一切还在掌握之中。
有段很有哲理的话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生喜。
总之,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这些没什么可执着的。
一辈子一盘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也慢慢理解了,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游。也没有比原著更真的感受,所以最好不要寄语翻拍。
最后,我们一起回顾总结一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它,如果能够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齐帆齐微课(第10期)初次报名学习第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