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奉为圭臬。
从科举时期,寒窗苦读数十载,金榜题名一朝时;到如今名校学子镀金身,硕士博士升学热。
读书一直是一条“正经”“有方向”的出路。
对于毕业后,远离学校,整日忙于生计的普通打工者,还有必要读书吗?
这个话题之前一直困扰我,成为阻碍自己静下心看书的屏障。
当有了这一年深入的读书后,这才明白:读书,是一生的事。
读书,是一种自我修行。
喜欢看书后,我的眉眼似乎也像书本一样展开了,一改以前严肃的神情,给人一种亲切感。这是读书给我带来最直观的变化,让我遇事不再焦急上火,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摆脱糟糕的心态。
我见过很多喜欢看书的人,大抵都是这样:一张白净温柔的脸庞,戴着一副普通的框架眼镜,镜片下的眸子漆黑又明亮,像是光照在黑色的玻璃珠上闪出的光芒;他们走路徐徐,却并不拖沓,脚步轻柔又坚定。
倒不是说读书的人都长得如此,读书也像修行,时间长了也会如僧人一般在世人心中留下统一的印象。
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
读书,是瓦解偏见的利刃。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需要置身于书中,化作故事中的一个个人物,表达出人物的心理动态、行为方式,探究其中的原因。
通常读完一本书,更像是参演了一部电视剧,又或是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这也是最简单能够增长见识的方式。
有一句话这样说,“当你读过很多书,见过很多人,也就少了很多偏见”。其中原因也正是如此。
当你置身于书中,你变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的所思所想,学会换位思考,更能打破思维的壁垒,放下偏见,迎接新事物。
当你处于迷茫,深陷瓶颈,或是无聊度日时,不妨放下手机,翻一翻经典,嗅一嗅墨香,找一片属于自己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