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购物欲比小学那会还要低,从爱囤东西,到现在只买当下需要的,一方面是和这两年多次和医院“打交道”有关,一方面是和生活的各种因素有关。
这两年的经济多多少少还是受影响的,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烦恼与压力,以前的每次活动几乎都会参与,提前攒钱时间到了失去理性地消费,买的时候总觉得会用到,一年过去甚至更长时间过去了,发现其实我需要的并没有那么多。
小时候也有攒钱的习惯,那会只是单纯为了玩和买,而从去年开始变了,攒钱是为了能够解决突发情况,例如突然要做手术,偶然发现牙有问题了,日常中各种学杂费,红白喜事的费用…
这里的每一笔对于普通的打工人来说都是蛮不容易的,毫不夸张地说,时常能让人感到崩溃。心软的人,又想要时刻都能把身边的人照顾好的人,处在那个环境真的非常累。渐渐的,好像所有的关系都只剩下钱的关系。
去年年底,做完手术回老家休息,除了日常各种费用,每周的白事平均就要付出不低于四位数,非常亲的关系一次就不低于1k,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非常害怕去外婆家,不忍心看她无助的样子,又是那么无能为力(曾经收了钱的人,已经远走,只剩下残局等人收拾)
小时候攒钱更多是为了得到表扬,现在攒钱是一种安全感,购物欲望变低其实对我的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也不再有那种“哎呀,不买好像亏了”这样的想法了。
过年的时候,和他们去拍照,叔叔拿出以前的照片想要还原,发现我的毛衣已经穿了好几年,他问我你是买了多少件一样的,我说就一件,他难以置信,说这不是原来的你啊。
我也曾是爱美爱逛街喜欢疯狂购物的人,现在之所以改变了,更多还是来自经历和成长吧。有人总是和我说,你不需要那么成熟,也不需要有压力。
如果可以谁不想当个快乐的孩子呢,面对不得不的改变,只能坦然接受与面对。这两年其实大家都挺不容易的,经济不景气事业受影响,心理压力太大,垮掉的人并不少,我遇到的其实并不算糟糕,走的每一步也都是我该经历的吧。
去买菜的时候,听到一位妈妈说“自己吃饭能省一些,孩子的事情就不能马虎,还是要给最好的。”疫情之前大多数人只习惯于考虑当下,20年之后多数人都有了危机感,以前喜欢说走就走的人,说“以前消费不眨眼就刷,现在恨不得每一分都能花在刀刃上。”
其实无论是否受影响,都要学着理性消费,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必要的,对我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延迟满足,例如晚上突然想到要买什么,先加入购物车,第二天醒来再想想,常常到第二天我就清醒了。
见过不少学生习惯提前消费,还不上了就非常着急,年纪轻轻就走上还债的路,这个是非常不建议的,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不要盲目跟风和攀比。理性消费,才是收获快乐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