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写出我心》这本书,其中有一段作者的亲身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作者由于六岁时唱歌被表姐嘲笑五音不全,从此闭口不唱歌,也极少听音乐。幸运的是几年后作者遇到了一位歌唱师傅并告诉她,世上并没有音痴这码事。歌唱有九分靠倾听,你得学会倾听。
我和作者有类似的经历: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和邻居几个小伙伴一样喜欢听流行歌曲,并且抄下歌词,每次放假我们都各自拿着歌词本聚在一起唱歌,还记得那时候最喜欢SHE的《Super Star》我们喜欢在山野、在校园、在回家的路上大声合唱,仿佛外面的世界与我们无关,完全陶醉在歌声中。那段记忆是如此天真烂漫,透过歌声的表达,童年的快乐被放大了许多倍。
然而,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帮妈妈洗菜,一边洗一边哼唱着陶晶莹的《太委屈》。因为水龙头放着水,我完全没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往厨房的方向传来,当唱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时一个超级熟悉的声音从我旁边传来:洗菜还这么兴奋呀。
我侧身一看,原来是表姐来了,我有点害羞的低下头继续洗菜,不再唱歌,突然觉得周遭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正当我鼓起勇气抬头想要和表姐聊天时。这时表姐说了一句至今难忘的话:嘿,没想到你唱歌这么难听。
心头一颤,我脑中一片空白,只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好像新买的玻璃杯从高处掉下一样。我忘了当时自己有没有回应,只记得那个晚上我把歌词本都锁进了抽屉,至今也不知道还在不在。那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小伙伴们一起唱歌。有时候偶遇朋友们的歌声,我会迅速转身离开,好像他们的声音越嘹亮,我就越害怕。
每当朋友约我去KTV 我都特别抗拒,下意识地逃避所有和唱歌有关的活动,表姐的话已经被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么多年过去,我从未和任何人说过这件事。今天看到作者的经历让我情不自禁眼眶湿润,说实话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师傅告诉我:不必因为表姐的一句话对自己下结论。
童年本是最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极大,夺走了我很多很多的快乐。在我心智未成熟时,我容易被他人影响,我会以为大人说的话是对的。诚然我身上很多好习惯来自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但关于他人的评价,我是否应该怀疑,甚至是不在意?这堂人生必修课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待在图书馆的那些日子里自己给自己补上的。
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他常常倡导家长和教师不要放大学生的不喜欢,应该多强调喜欢。不爱的不说,要多说爱的。这也是因为他本人一个经历:小时候有一天家里煮了面条,因为不饿他只吃了一碗。没想到有一次到姥姥家,姥姥也煮了面条,他妈妈就跟他姥姥说,郑渊洁不喜欢吃面条。这句话被年幼的郑渊洁听到并记住了,于是他就不吃面条了。
可见语言的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虽然我说不出具体的数据和原理,但是通过自己的经历,通过写出我心这本书,还有童话大王的经历,确实证明了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还未形成良好是非观的孩子而言,大人说出来的话像是一棵大树,深深扎到孩子生活的土壤里,在土壤深处又和另外一些古老大树的树根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联合在一起的大树既可以帮孩子遮风挡雨;也可以阻挡孩子沐浴阳光。
我想好的教育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为孩子做理智的引导,既让他们享受每个阶段应有的快乐和成长,也让他们了解是非对错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对生命中发生的事情要敢于质疑和探索,即使离开大树,孩子在狂风暴雨中也能坚定地生存下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想给童年的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惜时光无法倒流,缺少歌声的那一段遗憾已经无法弥补。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放得下,他/她越是富有。今天能够抛开一切,坦然面对内心深处的自己,我想我已经在放下了。
这是一件回想起来很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现在的我会有意识地做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虽然我在很多方面技艺都不出色,但是鼓励的话我一定会多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