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4.10

课后练习作业:

阅读完第四第五章,并选择以下题中的2题回答,上交时间:4月10日21:00前,我们将于4月10日晚精学最重要的第五章。

3-1练习44页,区分感受和想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解答:

14678 、10这几个是想法,其他都是感受。

基本上,感受的中心是形容词,想法大都是主谓结构。

感受是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觉察,而不是对自己或对方想法的猜测或评判。

图片发自简书App
3-2看电影《The giver》写写你的觉察。


3-3认真阅读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特别是P61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便于实操和指导时消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我们经常想让对方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并以此让对方产生内疚感,从而调整行为;但是这种建立在内疚感之上的行为并不是发自内心热爱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何认清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我感到……因为我……

2.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往往很快找到对方责任,并批评或指责对方。

但是其实很可能,这个问题是站在我们自身的角度,代表了我们的需求。我们批评对方,其实是要对方为我们的需求负责。

如果我们坦诚地表达这是我们的需求,或许能收到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我们用指责对方来表达主张,则往往受到申辩或反击。

再进一步:我们人生有哪些需求?我们有认真梳理、考虑过我们的需求吗?我们有向我们亲爱的人表达过吗?

下图整理了一些需求:有助于我们觉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很可能,我们不知道我们指责批评对方的根本原因,它代表了我们的哪一个需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需求或期待,对方当然更有可能不知道。

最终,我们发现,他人的言行或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起因。我们的感受来自于我们的自身需求。我们对自己的感受 需求和行为负责,我们无法对别人负责,也无法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4.6.10是对自己的感受负责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