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怎么来的,有何深意?

唐初名相虞世南有句名言,“不学易,不可为将相”,说的就是中国古老的《易经》,它由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以及孔子所作“十翼”几部分构成。

《易经》跟其他典籍不一样,它完全是站在自然的、客观的角度来阐述天道,而后“推天道以明人事”,用以指导社会和人生。这部经书就像一座宝山,只要走进去,绝不会空手而归。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易经·系辞传》当中的一句话,只有7个字,却是《易经》精髓所在,如下: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先秦的道家有,儒家也有,法、墨、阴阳、纵横各家也都有,关于“道”的解释很多,没有哪个解释比这七个字更贴切、更准确的了。

所谓“大道至简”,道,其实就是阴阳二气的转化。充分理解了这一点,学易才算上了道。

“阴阳”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华先民,或者直接说伏羲吧,伏羲生活的时代,在今天看来非常原始,但正因为原始,他才能更深切地感受自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而他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是季节的变换、天气的阴晴冷暖!

在长年累月对阴阳二气转化规律的感受、感悟中,伏羲逐渐形成了“阴阳”这个概念,并且制作了八卦,所以伏羲又被称为“人文始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天气一天天变暖了,”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这其实就是在描述阴阳的转化。

所谓“变暖”,就是阳气在增加,阴气在减少,但你知道这种“阳长阴消”的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吗?

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立春,还是春分?

春暖花开,这是一般人的认识。

然而,既不是立春也不是春分,而是冬至!

冬至,这可是数九严寒的开始啊?没错,但阳长阴消、天气真正转暖,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在《易经》六十四卦里,冬至对应的是复卦,叫“一阳来复”,又叫“冬至一阳生”。

同理,夏至是三伏天的开始,同时也是阴长阳消的起点,这叫“夏至一阴生”,对应《易经》中的“姤卦”。

我们看阴阳鱼中的白点和黑点,就意味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二十四节气太重要了,这个是从《易经》中演化来的。如果不懂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农民是种不好庄稼的,农民种不好庄稼,所有人都要跟着挨饿。

所以,懂得阴阳之气的转化,才能搞好生产,“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搞好了生产,才能管理好国家。同时,古代行军打仗,将领们对天文、地理都得十分精通,这些学问,也都是从《易经》里演化来的。

“不学易,不可为将相”,你能说这是句虚话吗?

推天道以明人事

 那么,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用呢?

太有用了!

打个比方,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说过:永远要在形势最好的时候改革!

就像天气最冷的时候,已开始变暖了;天气最暖的时候,其实也开始变冷了。

不管学没学过《易经》,有这样的思维,做企业没有做不好的。

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对《易经》《道德经》越感兴趣,就因为这里面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也就是“道”这个层面的东西。

而对一般人来说,用阴阳观点来看待问题,就不容易产生偏执,遇事想得开,活得就更通透。

反观生活中有些人,你就发现很难跟他们交流,他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的,自己想到的就是对的,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这就是典型的缺少阴阳思维。

小结

生活中的好与坏、利与弊、贫与富、苦与乐等等,这些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在相互转化中,凡事不执着于一端,而注意观察转化的趋势,向好的方向推动它,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公众号搜索“史小狐”,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太极生两仪,亦一亦二。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那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的...
    刘俊果日知录阅读 3,683评论 0 5
  • 犹太人的金典《塔木德》里有句话说:一个没有解析的梦,就像一封没有拆开的信。我是一个多梦的人,智慧老人曾给我堆积如山...
    艺心理阅读 603评论 1 3
  • 一直以为这本书很长,长到让我觉得我大概此生都不会触碰它,但是因缘际会下,我将这本书点开了,似乎打开了潘多...
    笨蛋仓鼠阅读 256评论 0 0
  • 今天突然想到理论上 DISTINCT 逻辑上可以用 GROUP BY 来替代。 比如下面两个查询。 结果完全是一样...
    wenpin阅读 2,233评论 0 1
  • 请点击,免费订阅《学Swift挣美元》专栏 Swift通过代码创建项目和视图不使用storyboard story...
    iCloudEnd阅读 65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