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舟在《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中描写“利”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宏观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逐步放权让利,私有产权从无到有,市场经济逐渐成为配置、调节资源的主要手段,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但是,政府放权和市场成长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戴慕珍最早指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在80年代中期广泛推行的“财政包干制”是地方政府热衷兴办乡镇企业的主要动力。在包干制下,地方政府逐渐成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利益主体。
无论是我们从公共财政学派的视角还是从公共选择学派的视角观察,全力追求地方经济增量的增长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既“长远”地符合地方社会的利益,也符合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
周飞舟在《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中描写“政府”
在我们国家,政府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虽然被理解为政府放权、市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如果对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增长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就会发现政府的力量仍然是无所不在、至关重要的。
中国改革的“渐进”特色,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政府放权的结果,市场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调节,始终是以政府放权为前提条件。
离开对政府行为的深入理解,我们便很难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私有产权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投资始终是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消费需求始终没有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构成要素,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始终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