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婚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似乎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家人一个交代。
好比相亲一样,整个过程就像早已被套用的数学公式一样:初遇时微笑,得体的应答,交换手机号码,发几条短信,一起混在一群朋友里面出来玩几次,然后开始单独约会,再然后拥抱、接吻,像设定好的程序,像老套的肥皂偶像剧,每一步都没有惊喜。好像每一步都已经可以预算到。
但是,对于相亲和家里人介绍这两点来说不一样的是,家里人介绍有时候你会碍于父母的面子问题,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想法,进行接触,久而久之,随着身边人的成家立业,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你只能对自己说:“就这样吧。”自己自然也就妥协,认为他(她)仅仅只是止步于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已经32了,即使家里人还有身边的朋友都催她,该早点成婚了,眼光不要那么挑。但她依旧坚信着她的有缘人。不仅如此,她还成日里向我说着她的爱情观,说她的爱情一定要轰轰烈烈,即使不能每天鲜花、戒指配齐,也要有一个游乐园的标配。
突然她今年给我发信息,说她要结婚了。
我很高兴,找了一个时间约了她,一见面,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她告诉我她的恋爱全过程。
谁知,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哪有什么恋爱过程呀,只是家里人介绍,看着合适,也不反感,就决定结婚了。”
听到她说出这样一番话,我惊呆了。
我问她,不是向往那种心心相印的爱情吗?怎么突然妥协了?
她只是苦笑着看着我:不妥协怎么办,我今年都33了,即使不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父母,也只能接受了。
我又问她,那你爱他吗?
她依旧只是苦笑:“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幸福伴侣,不过就是身边多了一个睡觉的人,是谁都行。只要自己不讨厌就行了。”
听她说完,我彻底呆住了。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她是我认识的这一群人当中最崇尚爱情自由的。
可是现在却把自己的婚姻标准已经降到了“不讨厌就行。”
细思极恐,突然发现,这样的婚姻观,难道不是当下人普遍认同的吗?
当初,看着《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爱情,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要像他们那样,造成这样的爱情悲剧。
于是长大的我们,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听着父母不断的给介绍对象,但是我们依然坚信自己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
后来,慢慢的到了31、32岁的年纪,只能慢慢的接受家里人的安排,只能将自己的标准从“一定要找一个互相喜欢的”到“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到最后的“只要不讨厌就行了。”
其实,细细想来,现在这种当下人普遍的对于婚姻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的选择,是另一种形式的对于婚姻的“妥协,”因为害怕自己孤独终老,因为害怕父母为你操心,所以我们只能委屈自己,将另一半定义为不是因为爱、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适合。
而两个人的关系仅仅只是止步于“适合。”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坚信自己的爱情观念,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行动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送你们一段话:
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当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定会走过他们,走向你。他一定会怀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到你的身边,抓紧你。他会迫不及待的走到你身边,如果他还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如果他已经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想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他一定会找到你,你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