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这本书的自序中写道,“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么,活着本身又是什么呢?
“活着本身”代表一个人“活过”。一个真正活过的人一定有他在意的和坚信的某种东西,而维多克·弗兰克尔就是这样活着的人。
维多克·弗兰克尔是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精神病学家,而他更令人称叹的身份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在经历和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后,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目的是帮助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这也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
书中,作者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描述这泯灭人性的集中营的生存经历是如何对人身体的摧残和心灵的折磨,进而阐释无论处境如何,人们都应具有的自由选择和担起生活责任的生命意义。因而,这本书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并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直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1.集中营的经历:风雨中抱紧自由
1990年,香港的beyond乐队到非洲巡演时,黄家驹为南非总统约翰逊·曼德拉量身打造《光辉岁月》这首歌曲,以向这位伟大的、传奇的时代偶像致敬。歌词中“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是啊,还有谁能做到呢?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足以见证,他能做到。
弗兰克尔以囚徒的内心反应为视角,对集中营生活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收容
这一阶段囚徒们的内心反应是惊恐,而且是极度惊恐。当运送他们的火车在“奥斯维辛”这个站牌停下时,刹那间,每个人都心跳骤停。因为“奥斯维辛”代表着毒气室、焚烧炉和大屠杀,他们早有耳闻。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经历了第一次生死攸关的判决后,以“幸存者”的身份站在澡堂前厅等待着洗澡,内心还是惶恐不安。当看到真正的水从喷头流出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在那个绝望的境地,几乎每个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但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囚徒们在恐慌的第一阶段就已经不再惧怕死亡。尽管如此,求生的本能还起着作用。因为弗兰克尔学到了掌握活下来的唯一办法:看上去能干活,就是每天刮脸,显出年轻和红润的脸色,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
第二阶段:适应
这一阶段囚徒们的内心反应是冷漠,而且是相当冷漠,同时又在渴望着自由。这时囚徒们的眼睛不会躲避一切,对看到的事或人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厌恶、恐惧或怜悯等情感,与其说他们情感麻木到没什么事情能够打动到他们,不如说他们是在自我保护。就像弗兰克尔可以一面看着那个两小时前还和他交谈的尸体,一面低头继续喝汤。
同时,在这阶段,弗兰克尔发现了更重要的东西,即囚徒们在寻找并渴望着心中那最在意的和坚信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
当他在转往达豪集中营下属的一个集中营时,他看到了这一路随处可见的那些又累又饿,衣衫褴褛的人蜷缩一团临时凑在一起祈祷的情景;将死之人希望祈祷求福,而这就是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动力,这是信仰的力量。
弗兰克尔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构思着丢失的手稿内容,或在小纸片上记下一些关键词,以为“未来”的日子所用。同时,他把对妻子的怀念和爱作为活下去的动力。因为他知道,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或是否健在,都无法阻挡他的爱。就像他一直引用的尼采那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弗兰克尔深刻体会到,找寻到那最宝贵的自由,就可以活下来。因为这个自由是你无论身处何境地,你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自由决定;是你忍受苦难时,任谁都无法夺走,使你生活变得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自由。可见,这种自我内在的自由,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更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
第三阶段:释放与解放
这一阶段囚徒们的内心反应是释放后的紧张、彻底的放松,以及面对新生活的各种不适。当得知自己被释放的那一刻,囚徒们经历了几天紧张的等待,这样的紧张夹杂着兴奋和激动,也蕴含着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
紧张过后,囚徒们等来了内心的彻底放松,但这种放松还没高兴到发了疯。因为他们处在“人格解体”期。“人格解体”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一种知觉障碍,是一种对自我和周围现实不真实的感觉。
新生活的开始,从走出集中营的大门开启。当囚徒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大门时,第一次用自由人的眼睛看着集中营的周围时,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自由和快乐。因为他们已经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需要慢慢重新培养。同时,他们还要逐渐恢复重新作为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因为被解放之初的人们会遇到心理的减压病,这可能导致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损伤,会出现一些残忍的行为。而这表明,被解放的这些囚徒们,在这一阶段仍需要精神抚慰以慢慢恢复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再次成为人,而那时才是真正的解放。
二、意义疗法: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从小的经历就与哲学和心理学相关,这为他的意义疗法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石。同时,他创立的青年咨询项目,以及后来作为维也纳罗斯柴尔德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的经历,都为他的意义疗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二战期间,弗兰克尔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的牢狱生涯使他感受到了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和折磨,经历了凡人很难忍受的痛心和绝望,也见证了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责任,而这段非人般的经历印证了他的意义疗法的重要作用。
1.什么是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是由弗兰克尔倡导的,是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其他两个学派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主要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它与心理分析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心理分析法侧重内省和溯旧,意义疗法则着眼于未来;联系在于意义疗法与心理分析法类似,只是它不仅仅限于将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还会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和对意义的追求。
2.追寻生命意义的途径
集中营的经历,使弗兰克尔更加明白,积极态度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因为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和满足,也能使人经受痛苦和挫折。对此,他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追寻生命意义的途径:
第一种: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人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比如日本经营届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就把他从事的事业作为自己活着的意义。
第二种: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这种体验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爱。集中营中的弗兰克尔正是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爱作为活着的动力,才得以承受非人的生活经历。
第三种: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积极态度。在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苦难面前,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这才是我们该采取的态度,也是“悲剧性的乐观主义”(指即使身处痛苦、内疚和死亡的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所倡导的。就像弗兰克尔说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是’”。因为生命的意义包括着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他人无法替代的生命意义。这也表明,我们拥有内在自由的同时,负责任也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1.有关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不是从其普遍性来探讨的,而是从其特殊性来阐释的,因为他认为,特定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
2.苦难不是生命意义的必需品,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苦难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三、我们该如何活出负责任的人生
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道德的堕落和价值的崩溃使得一部分人丧失了自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为什么活”“如何活”正是迷茫中的人们在探寻的问题。
1.意识到生命的短暂,珍惜时间并用好时间。
我们的专注力和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和成长就在哪里。我们要看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时间的不可逆性,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进而对自己负责。就像乔布斯把“记住你即将死去”这句话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一样。
2.不断试错,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事业。
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真正在意、有价值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也就是那个有待自己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就像李嘉诚致辞汕头大学毕业生的“愿力人生”一样,即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愿望,并真正为之努力和奋斗,进而充满了力量。
3.着眼未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着眼未来,我们需要对未来有个预测,并按照正确的预测结果去行动、选择和思考,这里有时间的力量、耐心的作用、选择和思考的成效,更需要你坚定的信念和超强的行动力,这也是著名投资人李笑来提出的“活在未来”概念的意义。
活在未来,我们学会从曾经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活在未来,我们能够接受生活的无常,并懂得认真生活和珍惜拥有;活在未来,我们看到人生有多种活法,而活出自己的精彩需要自己选择和负责。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