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叫我们翻滚,我们就成为后浪了吗?

看到b站何冰老师的“奔涌吧后浪的”演讲,如果说这是代表一个五零六零后的服老,我不置可否。但如果是想要成为向当代青年输入正能量,我认为言过其实。


先不说视频内容,b站作为一个将青年人作为主要市场群体的上市公司,在五四节发出很多年轻人都爱听到的“否定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声音,其背后的目的?拯救疫情期间不断下跌的股票?资本炒作手段?营销行为?这里面确实存在不纯粹的资本思维。


那么在不纯粹的目的驱使下,它所要传输的价值观应该也是服务于博人眼球的营销目的?


确实,视频bgm很热血,里面的措辞却有待斟酌。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界的小说、电影、音乐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看到这段话,一开始看,配上激愤的bgm,很自然地便会认同:这个时代的青年人确实站在一个比上一代人更高的地方。


但是,我再品,我细品。

便觉得不太对劲。

前半部分的社会主旋律,放在哪里都正确的话,掩盖了后边的不合逻辑。

因为青年人,世界的艺术作品便不再是悲伤的颜色?

有时悲剧不是更加深入人心吗?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已经发展到不存在痛点吗?

这种绝对化表述,是否抹杀了事物的另一面?

我们追求善良、勇敢、无私,但是再次之前我们也经历悲痛、忧伤和迷茫,这些都是青春的底色。这是他们的共存,才增加了青春的厚重,才让每个年轻人的青春打上了各自时代的烙印。


当面对如此高的评价,作为当代青年的一份子,接到如此厚重的赞誉,我不由得自问:我配吗?


我们确实幸运地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安全的国度,但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很多是上一辈人留下的,我们还是一个输入体。换句话说,我们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确定心之所向,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实践去积累经验。在很多方面,很多新时代青年的成绩还是一个零蛋,或者说处在质变成“一”的量变中。

就像龙应台所说: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我们面临一个快消费时代,支付宝使资金流转加快,碎片化阅读使文化消费加快,短视频使我们的生活加快,很多时间在一个个划过的视频里悄悄流逝。

我们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被资本竞技裹挟而去。

有人说:你现在做的事情决定着十年后你的生活状态。

扪心自问,一天时间内我们把多少时间消耗在电子设备上?

有人说,我也在学习,跟上这个时代的潮流。

那么,十年后,这些时间消耗,精力付出会形成你的一项傍身技能吗?或者说会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在兴趣和职业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但是很多人拿起手机打开某个社交APP,都已经成为了下意识的动作和条件反射了。当一个人对自己摄入的东西完全失去掌控力,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想要说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现在消耗大部分时间的事情将直接决定将来你的模样。”


暂且忽视b站制作这个视频背后的营销目的,因为在这场资本计谋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了被割的韭菜。下一次,希望看到这种过于绝对,近乎谄媚的言论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自我认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