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初到镇远,乘公交车从火车站到达古镇中心,经过街边各种现代的品牌、门面,心里对古镇的期待降了许多。但是从公交车一下来就被极具节奏感的鼓声吸引了,脚步追着鼓声寻过去,入眼是新大桥和一条碧水带,走下桥就看到新大桥的五个桥洞里含着龙舟,龙舟细长,两头尖尖,头部架着一面鼓,打鼓人面向大鼓,背对船的前进方向,船员们两人一排整齐的嵌在舟里,调整方向的掌舵者坐在尾部。此时距端午龙舟比赛还有五天,七八个赛队正忙着练习。只听鼓声越来越弱,越来越慢,眼前的河面上,两条龙舟正慢慢将船头的位置对齐,耳朵刚清净了一下,就看见水花在龙舟两侧激溅起来,猛地鼓声暴涨,起是稳而深的鼓声,紧接着变为快而短的节奏,船不断加速,鼓声不断加重,划水也越来越深,几秒钟后划船的节奏、鼓声、船的速度都稳定下来,龙舟已游出几十米了,才发现两条比赛的龙舟上其中一位打鼓者是女将,挺胸昂头打鼓的样子帅极了,汉子们黝黑发光的臂膀完美的和着她的节奏,鼓锤举起一瞬间的停顿,肌肉是静止的,鼓锤落下的瞬间,鼓面和肌肉的力量同时迸发,鼓声激荡、水花飞溅。船尾的掌舵者虽不划浆,腰背也跟着节奏一起一伏。站在岸边的我,听着鼓声,后背也感觉到一股一股的推动力。烈日下,这声音激发出一种原始的雄性的力量,打鼓者,呐喊者,划桨者一起沉浸其中。
第二日上午天气晴好,去串古镇的巷子,四方井是有名的古巷,因一口四四方方的井得名,据说是乾隆时期的古井,巷子细而深,铺着整齐的石板台阶,通往石屏山,进巷子走不多远看到罗炳辉故居,前身是商人傅家宅邸,整个院落结构对称紧凑,有前院后院和二层阁楼,与四合院相比更立体,木格窗子结合了动物形象雕刻而成,墙面上是石头浮雕,桌椅、床周是镂空雕,房屋本身透着精致感。前院摆放着小型石雕,后院角落冒出一簇竹子,很有园林美。但是作为故居,格局显然已经被改造过了,武器、革命用品把精致感夺走了。走进堂屋内,踩在木质地板上,咚咚作响,屋子高深,导致屋里面光线昏暗,沿着参观顺序观看了将军的遗物,门口处,是一个武器架子,架着过腰高的土枪,水铜抢,大刀,以前去博物馆枪都是放在玻璃窗里,感觉像橱窗展览品,这次是武器握在手里,细一想:这刀下、枪下沾着许多人命,现在看着锈钝不堪,曾经锋利时沾过许多血肉,正想着后院来的风穿堂而过,我一个激灵,赶紧迈步走到院子中间。
从故居出来,沿巷子走,由于傅家宅院高巷子里面很阴凉,沿着胡同往山上走,房屋矮了,我也暴露在烈日下,各家户的院落七歪八扭的挨着,门也斜斜的开着,不垂直正对巷子,就是这里有名的歪门邪道。路边都是各种花草,应该和政府管理有关,偶尔能看到黑旧的木门展开着,屋里人在看电视。正午时候误入一家酿酒坊,院子里摆了十多罐酒坛子很气派,本来只想在门口看看,被热情的主人邀请进去,尝了一杯米酒,一个杯底儿的高度酒,一碗冰甜酒,喝完转头,正瞧到一墙紫色的花朵,在正午的阳光下艳丽异常。
出了巷子在舞阳河边坐了半下午,傍晚时分开始爬石屏山,因为7点以后售票员下班了就可以免票啦,山不高搭建了木质楼梯,走半个多小时,快接近山顶的位置看到一段木质短廊,向古城方向延伸出去,尽头是飞扬的木亭子,正好从山腰凸出去,是观看古城的绝佳地点,坐在亭子里往下望,可以看到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穿过古城,新楼旧房,商铺民居,带着特有的檐角沿河站立,顺着山势层层错开,河边灯火明亮,码头、游船、祝圣乔、都用灯光描了边,青龙洞格外明亮,木质三角亭子贴山而建,挂在半山腰上,白天走过时,墙壁外侧,贴近地面三十厘米处,有一排龙头雕塑,引起了我的注意,龙口处流出清水汩汩,不远处一口清泉,泉上的石盖处有供奉烧香的痕迹,旁边一颗老树相依,听镇远电视台介绍,青龙洞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信仰,与镇远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黔东南水道要塞,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文化聚集了汉族、苗族、侗族多个少数名族的习俗。我自己无信仰无门派,对于种种仪式无了解无猜测无好奇,所以没有进入青龙洞参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亭子里三位摄影爱好者,每位各占一角,或架起三脚架,或举着相机半蹲在长椅上,或上半身倚着栏杆探出亭外,每一位都罩着花色头巾(王祖蓝同款)在认真的拍照,看身手完全让人忽视了她们的年龄和白发。走出亭子再爬百十级台阶,是古城墙的尽头,城墙分两部分,都使建于明代,城墙随山体起伏,走势与山下舞阳河方向一致,城墙厚两米有余,墙顶是台阶式的,方便行走上下,站在城墙尽头向东望,见舞阳河逐渐隐入群山之中,回身沿着城墙往西走,被城墙边上一团深紫色吸引,俯身发现是一株野花,比牡丹花略小,正好坐下来休息一下,手掌触到台阶时,感觉被烫了一下,屁股被烫的的熨熨贴贴的很舒服。抬眼,天色已接近深灰色,月亮好近,就在对面山头上,弯成月钩挂在彩色的云上,云彩任性的变化着形状和色彩,月亮也跟着晃荡起来,我放松下来半躺在石阶上。500年间,应该有无数士兵走过这石阶,其中也会有许多士兵在傍晚时分,坐下来,望云思乡吧。看着同样的云,感受着同样的热度,我这个今人想起古人,不知可否有位古人想像过今人。
第三日清晨,我早早起来,一个人走在古老的祝圣桥上,想要一段自己与古镇相对的时光,此桥是因庆祝乾隆的生日而得名,始建于明代,我想每一块石板上都发生过故事吧,它的古朴,不是现代彩灯能侵蚀的了的。我漫无目的地逛荡,看河水,看河水里倒印着的古桥,看桥上行走的人,有牵了孩子的手送去上学的,有拎了豆腐买菜回来的,有背着相机趴在桥边拍照的,也有高龄的老奶奶,背着萝框蹒跚挪步,遇到一样高龄的老爷爷,停下来说了几句话,慢慢转身要走,她慢慢的抬脚,挪动重心上台阶,老爷爷将挑着的东西放在桥头,紧跟在老奶奶后面,不知为何我也跟过去走在后面,假装自己在看风景,目光却追随着两位老人的身影,我和老爷爷一起默默陪着老奶奶走过了桥,我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不懂他们的关系感情,只是心理莫名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