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ckets-63
在疫情防控和网络舆论这两面高倍放大镜的叠加透视下,“卢书记事件”这个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儿被无限放大,成为了公共焦点。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雄权力的运行常态。当为两名当事人快速得到惩处而拍手称快、为疫情防控人员不畏强权、坚守底线而点赞的同时,我们还能从“事件”背后挖掘出什么吗?
一、当事人的官阶与身份
1.街道办副主任:一般地级市街道办与乡、镇平级,属科级单位,街道办副主任为副科级。而事件发生地大连市为副省级城市,官员级别均应相应提高半格,也就是说事件中的王姓街道副主任为正科级。差不多相当于旧时的八品官儿。
2.社区书记:社区(居委会)理论上属于群众性自发组织,一般不属于公务人员,也没有事业编制。但个别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可以给予长期扎根于一线、服务大众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社区人员事业编。但这种概率很小,各地执行情况也不大一样。事件中的主角卢书记大概率没有编制。用武曲星君讽刺弼马温的话就是“不入流的小官儿”。别看官阶小到了极点,可手中却握有掌管民生的实权,是社区这一亩三分地儿的“总理”。
3.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在小区门口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一般是社区工作人员。但由于社区人手有限,更多一线疫情防控人员是由志愿者充当的,比如说退役军人、企业退休人员和一般群众等等。他们不与王主任、卢书记们同属一个系统。日常不受其领导节制。正是这个原因,事件中的防疫人员才“不管她是谁……”如果同属一个系统,且是上下级关系,王主任们很可能不需防控登记即能顺畅进入小区,想必防控人员也不会太较真儿……
二、防疫检查登制度可否更加科学合理
面对疫情局地反弹的大环境,加强防控无可厚非。每名公民都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各种防疫规定与制度,积极配合检测、检查登记。但面对生活小区日常出入防疫登记,每次都是登记重复的信息,是不是太过于繁锁?比如说王主任已经登记了手机号码,其实这个信息已经基本够用了。手机号码早已实名制,随时可以查到个人信息。那么再登记身份号码就是一种重复。试想一下一个中等规模的生活小区,全天的出入人次可达五位数。可想而知这种信息重复登记是一个什么概念!?此外,利用手机健康码或是为业主发放通行证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采取了一个有效快捷、科学合理的防控登记制度,相信倒霉的王主任也不会为此丢掉乌纱帽了吧?
三、低风险地区疫情防线前移
对于一个没有发生过疫情的低风险地区。把疫情防控检查战线前移至高速路口、飞机场、火车站及城市其他入口,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所谓“拒敌以千里之外”,而不是把防线放在最后“一公里”上。对于一片“净土”来说,这样做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即能在源头上斩断病毒来源,亦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民众造成的不便影响,使大家免除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苦恼!更能有效地减少、限制王主任们雄权力的使用!可怜的卢书记也就不会吃瓜捞儿了!
总之,“卢书记事件”带给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些,需要改进的依然任重道远!希望全民上下齐心协力,早一天在防疫的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