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断的青春,走进你的城市的双眼

(本文大概:1299字  阅读需要:4分钟)

  前几天,无意读到了海子的诗,于是读了《海子诗全集》。选取一些自己有感想篇章,在这里说一说。

    海子,介绍就在此省略若干字了。有关海子的离世,说法和研究很多。不过,自己想和一位大师放在一起,那位大师是:弘一法师。用一个词形容二位:超然。弘一法师选择遁入空门,海子选择永久告别。最早接触海子,就是《春暖花开》这首诗。不过,今天不说这首,而是其他的诗。

青春

先看一下原诗:

《海上》

所有的日子都是海上的日子

穷苦的渔夫

肉疙瘩像一卷笨拙的绳索

在波浪上展开

想抓住远方

闪闪发亮的东西

其实那只是太阳的假笑

他抓住的只是几块会腐烂的木板:

房屋、船和棺材

成群游来鱼的脊背

无始无终

只有关于青春的说法

一触即断

1984.6

    这首诗中喜欢最后两句“只有关于青春的说法  一触即断”。关于青春的影视剧或各种比喻很多。不过,只有海子将青春用四个字概括地最精准、最有感觉,此时海子年仅20岁。无论青春是美好、迷茫、苦涩、忧伤或惨痛,都是经不起回忆的,好像一根绳子,一碰,就断。

忆青春  (图片源自作者)

    《过春天》讲述一个单亲家庭的16岁女孩——佩佩,依靠“走私”苹果手机挣钱,希望去趟日本看雪。她说想体会一下冷的感觉。“冷”,是佩佩在青春期的一种向往。希望到一个“冷”的环境中,感受一下,这样可以“冷”到歇斯底里。背后是一种青春时期渴望理解和安全感

  《狗十三》以爱护动物为切入点,讲述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在被大人的管教下,个人的想法被忽略,被压迫,逐渐变为大人眼中的“听话的好孩子”。自己在看过电影后,无意中将“狗十三”解读为“狗B”(十三写成13,像B),这样似乎很粗俗,不过可以寻味一下。想起《海上钢琴师》中1900(电影男主的名字是:1900)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杰利同船竞技钢琴琴艺,在获胜后,说了一句粗语:“去TM的爵士!”无意中看成的“狗B”的粗语,也许代表青春期一种被压抑个性、叛逆的呐喊

  这两部电影都以青春中的青春期为重心,侧重成长和家庭,对青春有不同视角的解读。自然就跳出了“不是分手,就是堕胎”的怪圈。不过,多多少少又带有“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套路色彩。而在青春期,同龄人之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话不谈的“知己”。青春期的好友即便后会无期,亦然是曾经一起对抗过“青春战痘”的战友

    回到“青葱”岁月,自然会想到《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左耳》等。这类的青春电影是爱恨情仇交错黄金期,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最容易引发共鸣。亦或潸然泪下,亦或感慨万千。

  对于青春,也许《夏洛特烦恼》像夏洛喊的:“燃烧吧,我的青春!”这样,才会有青春那根线,不至于,没触到,就已断

青春记忆  (图片源自作者制作)

  有青春,少不了爱情。欣赏一下海子的诗:

《爱情故事》

两个陌生人

朝你的城市走来

今天夜晚

语言秘密前进

直到完全沉默

完全沉默的是土地

传出民歌沥沥

淋湿了

此心长得郁郁葱葱

两个猎人

向这座城市走来

向王后走来

身后哒姆哒姆

迎亲的鼓

代表无数的栖息与抚摸

两个陌生人

从不说话

向你的城市走来

是我的两只眼睛

1984.12

    依旧喜欢最后两句“向你的城市走来  是我的两只眼睛”。走进一个人的城市,首先是两只眼睛。也许,这两只眼睛,就是青春对爱情的向往,痴痴相望!

  你如何用一句形容青春的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