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起床之后,我拿起手机逛了一下商店,可是:只看不买
想起从来不到实体店逛的我,有朝一日,既然被我妹子拉着逛了半天,我觉得自己也“步入中年”了,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不觉发现自己只知道工作。每天临睡前,有几个人会回想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忙忙碌碌之间把自己的一天都充实打乱,这种常态好像成为了习惯,有甚者到了入脑、入心、入骨。
在这短短的五年间,工作是我这一代人头号注重的事。前一个是大学期间,大家无非都是在忙学业,再远一点就是童年的美好时代。那是溜溜球、红白机正霸占的时代,也是冰棒只卖一毛钱的时代,还是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代。曾几何时,大家就只知道玩,但自渐渐长大之后,免不了要找点事情做。等到责任全都压过来之后,必须得想尽办法去挣扎反抗(当然也有自暴自弃的),童年已经是回不去了的,就只有靠延续后代来怀念自己的青春一样。
现在的忙忙碌碌是常规之事,一种以病态方式嵌入到人生里的生存方式。它本来就是人在活着的时候的一个作为方式,但被你我赋予了很多枷锁。在它背后,不知还有什么讨厌的东西等着重新定义。和童年相比,忙碌也是应该的,不然你吃什么喝什么,它也将延续到你干不动的那一天,成为贯穿我们一生的存在。我想有计划的活着。这个时代一切都来的太快,人们还没想想好买什么,双十一就过去了。大家在掐着时间的走动来安排生活,却很难过好每一个阶段,十年还是十年前的样子,我们到底能爆发出多少潜力出来,大概是你大学和童年都无法想象的到。
在没进入社会之前,所有的时间就只是空虚的等待在某种意义之下。大学文化意义是青春的伊始,童年的文化意义是吃喝玩乐,但工作没有。工作传递的信息是:为了生活,生存下去。有点事情做总不会错,拥有让人安心,找对了人生就皆大欢喜。
因此,我不会质疑:工作不仅仅为了钱,应该和自己有关。在这兵荒马乱的现如今,要多给自己多点退路。例如大学,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不单包括念四年书、谈恋爱和实习这样的套路,更包含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要严以律己的过好这几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需要去忙。但现在大家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大多数的年轻人得先活下去,必须保障住吃住行,对生活基本的需求(不需要靠自己养活的除外)。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下,想要取悦自己究竟对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想要过的开心快乐究竟该怎么办呢?
朝九晚五、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对应着城市里的你你我我。因此只有不停向前才会有存在的意义。每一天是什么?如果说,不用工作就能很轻松的过好日子,那任何人都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然后等着入土为安的那一天。所以,为什么不需要每天那么不开心,为什么一定要每天都一样?为什么一定要每天都做事?从即刻开始,挤压在我们胸腔里压力会何去何从呢?
我觉得可以用一个场景来解释每天的意义:
蓝天、白云、秋叶,阳光灿烂的一塌糊涂,这是早上8点,跑在林荫小道上,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累死累活。等到了前面的路口,今天的训练就结束,呼呼、呼呼呼、呼呼,700米、650米、500米、550米……终于到了。神轻气爽,浩然之气冲上脑门,全身上下一片坦然。
我觉得,这就是每天让人保持快乐的原因。就像是重生,我会觉得快乐是疲惫之后的那一刻,是一瞬间,在那一秒钟,我会从生存的枷锁里逃出来,跌入到另一种新潮澎波的焦灼中,痛并快乐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