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职起,就一直步行上班,已快一年了。虽有同事住在同一个小区,但也只是开始一两个月有人同行,其后都是一个人在走。期间行走的路线变更了三次,每一次变更都会节省一点时间。然而这些变化好像都发生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注和清净,但也少了一些改变的可能。走在路上的时候,偶尔会留意,看还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加快捷的路径,但也只是偶尔,更没有实际去尝试新的可能。长久以来,我已有了自己的节奏,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出门,以多块的速度行走,什么时间到公司,不再需要额外的注意力,误差也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如果突然要去尝试新的路径,就意味着节奏被打乱,甚至有迟到的可能。现在,可以走得不慌不忙,天气好的时候更是心情舒畅,总之没有太多改变的动力和理由。
“舒适区”很多时候确实让人感觉很舒适,这是不愿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也并不总是如此。和走路一样,一个人久了,做许多事情的方式也会陷入一种熟悉的、固定的模式之中。但有些情况下,那感觉可一点都不舒适,能够感受到的是自己被“套路”了,过得拧巴。比如周末,我可以把自己搞得很忙,过得也算充实,但总有一种快要发霉的感觉。虽然,现在网络这么方便,几乎可以听到、看到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真能接触到多少新的可能。问题出在哪里。
选择越来越自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能够达成的共识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回想你每天打开的网页、手机应用、微信公众号,是不是总是那几个。然后问一下坐在你旁边的同学、朋友、同事,他们每天都在打开和看些什么,有多少相同的,是不是有一些你听都没听说过。网络上不是有过这样一个段子吗,对方说出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就是完全搞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每天想看想听的东西,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只要你自己不想改变,觉得一切OK,没有人会来干涉。不仅不会干涉,甚至还会主动来迎合你的个性需求。听了某首歌、买了某本书,你的手机、电脑就会不断的给你推送类似音乐和书籍。当初今日头条还因为这种太过个性化、太过精确的推送而饱受争议,因为那种对用户无条件的满足与迎合简直就像在给一个瘾君子更多的毒品。你要就给你更多,宠坏你,让你无法自拔。
虽说世界丰富多彩,想要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想要改变,并没有变得更容易。等有一天,你想改变了,你的手机、电脑、手表、冰箱、电视机、微波炉,以致于你的家,记得的还是昨天的那个你,你身边的一切都在提供昨天的你想要的一切,这时候你成功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话又说回来,一切改变的前提是,你有改变的意愿。有改变的意愿是因为,现在的舒适区里终究有一些不太舒适的地方。如果哪一天真能完全舒适了,谁还想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