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本文内容:

1、目录

2、读书笔记



导言 欢迎阅读意志力入门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如何运用本书

第一章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事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

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

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意志力的本能

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两种不同的威胁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

训练你的身心

自控力太强的代价

充满压力的国度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累到无力抵抗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自控的肌肉模式

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

训练“意志力肌肉”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容忍罪恶

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从圣人到罪人

关于进步的问题

今天犯错,明天补救

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

环保的危害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大脑的弥天大谎

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奖励的承诺

“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

让多巴胺发挥作用

多巴胺的阴暗面

欲望的重要性

本章总结

第六章 “那又如何”

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决定改善心情

本章总结

第七章 出售未来

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出售未来

没有出路:预先承诺的价值

遇见未来的自己

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

本章总结

第八章 传染

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传染病的传播

社会中的个人

群体的一员

“我应该”的力量

本章总结

第九章 别读这章

“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这难道不讽刺吗?

我不想有这种感觉

别吃那个苹果

请勿吸烟

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本章总结

结语


读书笔记

1、冥想

2、健康饮食(低GI、素食为主,未加工食物为主).低GI食物使血糖稳定(蛋白、麦片、粗纤谷类、豆类、水果蔬菜);选择健康零食(如小袋坚果);拒绝垃圾食品

3、深呼吸 (每分钟4-6次)

4、锻炼(有意或无意)

5、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

6、保持血糖稳定,但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

7、意志力告急时,想一想你的长远目标

8、 记住长远目标,忘记借口。不要问“今天我取得了多少进步”,而要问自己“你的目标有多坚定”?

9、 好的解压方法:锻炼、阅读、听音乐、冥想或做yoga、散步、唱歌、有创意的爱好——写作

10、原谅自己的一时放纵,不要过于苛刻。自我原谅者比自我苛责者更容易自控。

11、做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保持平静和愉快。

12、“等待10分钟”意志力训练:之后你可以拥有诱惑,但之前要想一想(你真的需要它吗?)

13、看到别人失控时,多想一想自己的目标

14、找到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加入他们。

15、自豪感。为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感到骄傲。

16、忠于你的感受并试着表达它们

17、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

18、转换叙述方式,变“我不要”为“我想要”


我们有现代人的大脑结构,所以有好几个自我。它们互相竞争,试图控制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每个意志力挑战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让更好的自己占据主导,我们就要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控力。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选择去做“更难的事”。


意志力实际上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它们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很难说为什么你面对意志力的挑战会有输有赢。这次你能抵抗,下次你可能就会屈服。你可能会问自己:“我到底在想什么!?”其实你更应该问:“我的身体到底在做什么?”科学研究发现,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只有在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你才有力量克服冲动。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是如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好消息是,当你最需要意志力的时候,你能够学会将自己的生理技能调整到这种状态。这样,当你再面临诱惑的时候,自控力就成了你的本能反应。

这些发现让心理学家把心率变异度称为身体的意志力“储备”,也就是一个衡量自控力的生理学指标。如果你的心率变异度高,那么无论在何种诱惑面前,你的意志力都会更强。

最重要的是,锻炼能提高心率变异度的基准线,从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础。神经生物学家在检查这些刚开始锻炼的人的时候,发现他们大脑里产生了更多的细胞灰质和白质。其中,白质能迅速有效地连通脑细胞。锻炼身体像冥想一样,能让你的大脑更充实、运转更迅速。前额皮质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前额皮质受损就会失去对大脑其他区域的控制。一般来说,它能让警报系统安静下来,从而帮你管理压力、克制欲望。但是,睡眠不足会让大脑的这两个区域之间出现连接问题。警报系统不再受到审查,因此它对所有普通的压力都会反应过度。这样,身体就会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中,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荷尔蒙,使心率变异度大大降低。结果就是,你压力越来越大,自控力越来越差。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能获得更多的睡眠,却没法早点入睡,那就不要想睡觉这件事,想一想你到底对什么说了“我想要”。这个意志力法则同样适用于你想逃避或拖延的事——当你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你或许需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当我们面对的意志力挑战过于强大时,我们很容易给自己下这样的结论——我是个软弱、懒惰、毫无意志力的废物。但通常的情形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并未处于自控状态。当我们处在慢性压力中时,迎接意志力挑战的是最冲动的自己。想要赢得意志力挑战,我们需要调整到正确的身心状态,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卫。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压力中恢复过来,保证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如果你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意志力训练方法,不妨试一试下面几个“自控力肌肉”训练模式。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不随便发誓(或者不说某些口头禅)、坐下的时候不翘脚、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吃饭和开门。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但不是你已经在做的事),用来养成习惯或不再找借口。你可以给母亲打电话、冥想5分钟,或是每天在家里找出一件需要扔掉或再利用的东西。

*增强自我监控能力: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饮食,也可以使你花在上网和看电视上的时间。你不需要太先进的工具,铅笔和纸就够了。但如果你需要一些激励的话,“量化自我”运动已经把“自我记录”变成了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正如诺克斯所说,“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很多人都认为,疲惫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继续了。但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疲惫只不过是大脑产生的某种反应,好让我们停下来。这就像焦虑会让我们不去做危险的事情,恶心会让我们不去吃讨厌的东西一样。但因为疲惫是一种预先警报系统,所以极限运动员能不断突破常人眼中的身体极限。这些运动员知道,第一波疲惫感绝对不是自己真正的极限,只要有了足够的动力,他们就能挺过去。

广为人知的“自控力有极限”的说法或许反映了人们对意志力的看法,但没有反映出人类真正的身体或大脑极限。针对这一观点的研究刚刚展开。没有哪个人会认为人类的自控力是无限的。但是,知道我们的意志力比想象中多得多,这确实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或许我们也可以像运动员一样,挺过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感觉,冲过意志力挑战的终点。

“选择架构”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的选择,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命题。有些人认为,它限制了个体的自由或是忽视了个人的责任。但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人往往选择了与自己长期利益不符的东西。针对自控力极限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来就不够理智,或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享受当下、不顾未来。实际上,我们只是太疲乏了,无力抵抗最糟的冲动。如果我们想增强自控力,就要考虑如何支撑住最疲惫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理想的自己突然出现来拯救生活。

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常常会允许你做坏事。在这个例子里,学生们因为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感觉良好,因此放松了警惕,更容易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他们更可能根据直觉的偏好作出判断,而不去考虑这个决定和他们“追求公平”的目标是否一致。这并不是说他们想歧视。他们只是被自己之前良好的行为所蒙蔽,没看到这些决定会带来的伤害而已。

所有被我们道德化得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如果你去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没去锻炼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如果你去处理了一个重要项目就说自己很“好”,拖延着不去处理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早上取得了进步,下午就变懒散了。简单说来,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任何让你对自己的美德感到满意的事,即便只是想想你做过的善事,都会允许我们冲动行事。

实际上,我们相信这种感觉:我一直是善良的,一直是个好人。研究道德判断的心理学家知道我们是如何判断是非的。我们通常相信本能,只有当需要解释自己的判断时,我们才寻求逻辑。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出一个能为自己辩护的逻辑说法,但我们无论如何都坚信直觉。

当你觉得自己像个圣人的时候,纵容自己的念头听起来没什么错。它听起来很正确,就像是你应得的一样。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会放弃自控。

为了避免“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要把真正的道德困境和普通的困难区分开来。或许在缴税时耍个花招或背着配偶偷情时道德缺陷,但没能坚持节食却不是什么道德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所有的自控都是道德测试。我们用大吃甜食、熬夜晚睡、信用卡负债来判断自己是善还是恶。但是,这些事无法真正体现什么是罪恶,什么是美德。当我们从道德的角度思考自己面对的意志力挑战时,我们就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看不到这些挑战有助于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东西。这是因为,两个自我相互竞争会进一步打破二者之间的平衡。你还记得我们之前的定义吗,意志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冲突。一个你想的是自己的长远利益(比如减肥),另一个你则想及时行乐(比如吃巧克力)。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你要让更理智的自己说话,战胜放纵自我的念头。但是,成功自控会在不经意间导致不好的后果。它会让你暂时感到满足,让更理智的自己闭嘴。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停止了思维进程,而这个进程正是推动你追求长远目标的关键。然后,那个放纵自我的声音就会响起来,你就会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目标。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释放”。你曾努力克制的目标会变得更加强大,诱惑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挡。

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会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只要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光环效应。

我们越在乎某种美德,就越容易忽略“美好的”放纵如何威胁了我们的长期目标。

只要某些事让我们觉得自己尽力了,不用再担心那些问题了,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比如,托儿所会让晚接孩子的父母交罚款,但这种制度实际上增加了晚接孩子的概率。家长可以购买晚接孩子的权利,以此来消除自己的罪恶感。为了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宁愿花钱,把责任推给别人。)

适用于所有积极的改变,包括我们对自己的激励。我们需要觉得自己想成为做正确事情的人。从本质上看,道德许可就是一种身份危机。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的良好行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看待自己呢?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想按核心价值观生活的自己。

克努森证明了,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动,而不是快乐。奖励的承诺保证了被试者成功地行动,从而获得奖励。当奖励系统活跃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进化根本不关心你快乐与否,但它会利用对快乐的承诺,让我们不停地为生计奔忙。而且,大脑正是靠对快乐的承诺让你不停地去狩猎、采集野果、工作和求爱,而不是让你直接感受快乐。

多巴胺的释放保证了我们会产生把自己喂饱的念头。如果你生活在食物稀缺的环境里,这绝对是最好的本能。

我们就会发现,奖励的承诺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快乐几乎不分上下。渴望并不是总能让我们感觉良好。有时候,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堕落了。这是因为,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快乐。它并不介意给我们来点压力,即便这会让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觉得不快乐。

通过观察自己的主要关注点,通过观察自己最常关注的东西、一直想满足的欲望和愿意去做的工作,甚至是折磨自己的东西,我们就能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看着自己买下第1000块糖、新的厨具、另一杯饮料。我们让自己精疲力竭地追求新伴侣、更好的工作和最多的股票收益。我们误把渴望的感觉当做了快乐的保证。

多巴胺向我们承诺,我们会感觉良好的。因此,当我们想要更快乐的时候,释放大量的多巴胺是再自然不过的做法了。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恐惧管理”带来的不是诱惑,而是拖延。我们最想拖延的很多事情,都和死亡有多有少的关联,比如预约看医生,按处方开药,遵医嘱服药,保管法律文件和写医嘱,存钱养老,甚至是扔掉自己绝不会用到的东西和不合身的衣服。如果你总想推迟或总是“忘记”去做某些事情的话,这是不是因为你无法面对自己的脆弱?如果是这样的话,正视恐惧会帮助你作出理性的选择。因为,改变我们能理解的动机,总是比改变我们看不到的影响要容易。

当被试者因为前一晚饮酒过量而情绪低落时,他们更可能在当天晚上或以后喝更多的酒。罪恶感驱使他们再度饮酒。(世界范围内意志力的最大威胁之一:“那又如何”效应)

出人意料的是,增强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研究人员发现,在个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更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东西。

颇具影响力的行为经济学家乔治安斯利认为,大部分自控力失效的情况背后的原理都是这样的,大多数人从心底想抵抗诱惑。我们想作出选择,获得长期的幸福。但当我们和诱惑正面交锋的时候,我们只愿意选择短期的、即时的奖励,这种欲望是无可抵挡的。这就带来了“有限意志力”。也就是说,到我们真的需要自控力之前,我们一直拥有自控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权衡“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时,大脑处理选项的方式相当不一样。“即时奖励”会激活更古老、更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相应的多巴胺产生欲望。“未来奖励”则不太能激活这个奖励系统。

增加“未来自我的连续性”不仅会增加你的存款,还能帮助你应对各种意志力挑战。较高的“未来自我的连续性”会让人现在就做到最好。

“高瞻远瞩”的人需要把放纵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只关注这么做的损失。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过一段时间能得到多少欢乐。你也可以把放纵当成恢复精力、继续工作的必经之途。当你想到今天的决定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幸福,你还得想一想,如果你今天不这么做,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但是,这种自动读心术也有一种自控的副作用:它会激活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传染病”。研究发现,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但是,我们好像更容易感染上诱惑。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得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用免疫系统作个类比。只有当免疫系统发现那些人“和我们不同”时,它才会拒绝他们的目标和行为。毕竟,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只要它能辨别出那是自己的东西,它就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只要它辨别出那是来自外部的东西,那对它来说就是威胁。它会隔离或摧毁这个病毒或细菌,这样你就不会生病了。事实证明,当我们想到我们喜爱、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们视为“别人”。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己,再想到他的母亲,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这说明,我们认为的“自己”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其他人,他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得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用免疫系统作个类比。只有当免疫系统发现那些人“和我们不同”时,它才会拒绝他们的目标和行为。毕竟,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只要它能辨别出那是自己的东西,它就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只要它辨别出那是来自外部的东西,那对它来说就是威胁。它会隔离或摧毁这个病毒或细菌,这样你就不会生病了。事实证明,当我们想到我们喜爱、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们视为“别人”。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己,再想到他的母亲,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这说明,我们认为的“自己”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其他人,他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这个事例说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这些生存本能伴随社会脑一起出现。

在说到“社会认同”的时候,我们认为别人做的事比别人实际做的更重要。

这个调查指出,让自己坚定决心的有效策略是——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如果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你的行为,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他们时,在我们的脑海里,别人就会成为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反之亦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无数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

人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

试着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会对我们原先的目标产生反面效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犯下这个战略性错误后,并不会在反省失败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反倒会认为是自己自制力不够,从而会定下更多“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目标。为了让我们的头脑远离有害的思想和感受,我们努力去摆脱它们,但往往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

我希望,这个旅程并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一瞥,不仅仅让你惊叹于神奇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每一项研究都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关乎我们自己,也关乎我们的意志力挑战。它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有时我们不太会运用这种能力。它们帮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为我们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它们甚至告诉我们,做人意味着什么。比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个自我,人是多个自我的混合体。人类的天性不仅包括了想及时满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标远大的自我。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抵制诱惑。人类生来就能感受到压力、恐惧或失控,但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掌控自己的选择。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罪恶感、压力和羞愧是我们通常用来对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