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你的心里藏着一个爱哭鬼么

你是一个爱哭的人吗?我是。

一直以来我都把哭当作我的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它对我的意义不仅仅是流眼泪这么简单。

有时候我会把它当成一种结束此时此刻不开心的仪式感。

我认为“哭过就好了”。

哭过之后,我会整理好情绪,这件事情就算翻篇了,我也就不再往心里去。

擦干眼泪,又能重新满血复活;哭过之后,还是一条好汉。

最近在闺蜜的推荐下,我看了曾之乔(就是《爱情魔发师》的女主,满满的回忆啊)在B站拍的访谈视频《聊姐了解》。

其中最新上传的一个单元是《我是爱哭鬼》,一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很有共鸣。

因为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爱哭鬼啊。

开心哭那是高兴的眼泪,难过哭那是伤心的眼泪,感动哭那是有共鸣的眼泪,分离哭那是不舍的眼泪。


有时候可能也没有什么前提条件,就是想到什么事,自然释放这样的情绪。

但我们从小受过的教育里,哭这种情绪一直不被看好,被当做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话。

这有什么好哭的?

哭有什么用?

别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不许哭

坚强一点

别哭了别哭了

我们被这些话洗脑着,无形中给想哭时候的自己增添了太多的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就被教育说要勇敢一点,要坚强一点,更独立一点。

最好是成为Superman,什么事都能独当一面的样子看上去才酷。

于是每一次有这样的情绪也就很快就停下来了,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排解掉了。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想哭的时候习惯性克制眼泪,或者有一天哭不出来的时候就达到所谓的“坚强”了?

看了这一单元采访的三个视频后,我对于“爱哭鬼”群体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爱哭会给人脆弱不堪一击的“玻璃心”感觉,会想到这样的自己可能宫斗剧活不过两集。

甚至有点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其实就是这样的“爱哭鬼”。

但是听了她们的访谈故事之后,我转变了观念。

“哭”本身并没有错,它一种很好的情绪发泄的途径,而且哭对每一个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加以各种标签来批判它呢?


2

看到曾一乔和莫允雯进行访谈的视频的时候,我看到莫允雯回忆自己以前就一直被灌输的概念就是“不应该在别人面前哭”“不应该讲”“不应该软弱”。

她上小学的时候曾经遭遇校园霸凌事件。


从香港转学回来台湾上学的她没有什么朋友,当时有一个高两级的姐姐和她玩得很好。

有一次就被那个姐姐和她的一些同学用画笔在她手上还有脸上画画,当时她没有反抗,回家也不敢讲,就觉得不舒服,然后会偷偷哭。

这件事现在她面对镜头说出来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哭。

多年之后,她建立起自我的情绪修复能力,不逃避分享这些事情,还慢慢学着那拥抱当年心里那个小孩。

也知道了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说出来,疗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其实说出来,就是在梳理情绪,自我疗愈的过程。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吗?

有什么让你挥之不去的不开心的事吗?

有觉得自己不被爱吗?

无论论事情是大或小,或许那个伤口还在。

如今我们长大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大人呢?

向前走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拥抱那个心中的小男孩/小女孩。

学会对自己会有同理心,学会拥抱自己,也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

3

采访福原爱的时候,说到福原爱的新书《不管怎样的哭法,我都准备好了》。

里面提到她也是一个很喜欢哭的“爱哭鬼”,小孩生病会哭、输了比赛会哭、被调侃脸圆也会哭......

但福原爱有自己的一套“爱哭哲学”:

哭完之后,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无论哪种眼泪,最终都会化作对身边人的感激,拥抱自己也拥抱身边人,哭过之后感谢自己也感谢身边人。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哭是没有用的。

难道笑就有用了?

但其实,没有任何理由,用“有用”去衡量一个情绪。

就像福原爱说的“哭过之后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哭不代表不坚强,也不代表不勇敢,它只是代表我们当下最真实的情绪罢了。

如果它是让我们舒服的宣泄情绪的方式,那哭又何妨?

4

看了这一单元的视频,让我想到了大四实习的时候,曾经遇到的一个班上经常被同学们孤立的孩子。

他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一言不合就翻起课桌,作业拖欠被老师罚站,和同学吵架等等行为都让他在我实习的那个重点班显得格格不入。

但这样的他,其实自尊心极强,是个很爱哭的小孩。

默写古诗词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在一旁奋笔疾书,他却写不出来会趴在书桌上哭;

中午吃完盒饭他说自己丢了垃圾,值日同学说是他没扔,被冤枉了哭;

作业没写完老师打电话给家长,他知道了还是会哭......

有一次上去布置作业,刚好遇到了他和同学们推着一张被掀起来桌子,谁也不让谁,有的同学很害怕已经躲到了教室外面。

在我的一阵劝说下把桌子放了下来,了解了事情原委,我也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什么。

他,也是想融入班集体的吧——在他抢着去帮同学领取学生奶的时候,邀请班上同学去他的生日的时候,还把这个写进作文《最快乐的事》里面......

只是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

有时候我在想,“哭”也许是一个他希望引起别人关注他的方式,这样大家就会关注他了。

我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上去指责谁,而是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他拒绝了我给他擦眼泪的纸巾,我也并不想在这时候说太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话。

我想,不如让他哭一会,如果觉得委屈,那为什么不可以哭?

之后我专门和那个孩子谈了谈心,让他自己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也很好地开导了他,之后他的表现都很很不错。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一直都自己住,周末才能见到父亲一面。

而他的父亲对于他的管教“非打即骂”,也就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也学着用这么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了。所以,他的眼泪其实也包含了很多,我也不会觉得这是他爱哭了。

长大后他还会遇到很多事,小时候我希望他的哭无需假装坚强,自然地让它流露就好。

5

看完了曾之乔这个系列的视频,我想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做随时随地放声大哭,控制不了情绪的小孩。

而是带我们看到“爱哭”背后的故事,并且通过访谈对象向我们传递哭这种情绪的作用。

用眼泪修复自己

在情绪心理学中,人们因悲痛而哭泣并产生心情舒畅、避免不幸后果的现象,称为哭泣效应。

拥抱过去的那个自己,把那些黑暗和害怕找个机会分享出来眼泪可以作为缓解伤口的一个快速药,至少可以让情绪得到一个释放。

找到属于自己流泪的方法

或站着,或蹲着,抱抱自己,和自己对话。

找到属于自己流泪的方法,如果想哭哭不出来,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呢?

《动机和情绪报告》期刊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明,与看电影时不会被感动落泪的人相比,看电影时哭泣的人在电影结束20分钟后的心情更好。

研究人员推测,原因可能是哭泣改变大脑的化学物质,也有可能是人们痛哭后努力让自己开心。

可以找到自己舒缓情绪的方法,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用眼泪打扫心情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有提到的,我就是一个用眼泪打扫心情的人。

哭完收拾情绪,接着又是元气满满的自己了。用眼泪打扫心情,然后重新振作起来!

除了哭,还有许许多多属于每一个人的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哭这种方式,不要误解了。

就像曾之乔在视频的最后说的:

“哭并不代表脆弱,不敢哭,我想那才是心底深处的害怕和恐惧。”

推荐曾之乔的视频@曾之乔乔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