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心理学很玄虚~但其实真正神奇的是我们的大脑。我记得有一个人他总是梦到自己的牙被医生活生生的拔掉,但是他之前拔牙的时候明明是有麻醉过,当时一点都不痛,很多年后原景重现但是拔牙的疼痛却好像真的一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时的麻药让当时的疼痛神经麻醉感觉不到痛但是疼痛是不可能消失的,大脑记忆了疼痛,多年以后大脑就像存储的硬盘等到他睡着的时候把这个疼痛的记忆调出来原景重现一下,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我拔牙的时候,打麻醉的经历现在都忘了,可是做梦的时候那个大麻醉的疼还历历在目。有时候我们认为可能忘记的东西,大脑只是把它从内存退到了硬盘而已!也就是从意识放到潜意识里存储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忘记它。

心理医生表示,梦重复做,涉及到血,涉及到裙子,以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李慧敏一定是在她个人的经历中发生了重大的生活事件,而这一事件在她有意识的记忆中忘掉了,但一直在生活中长期影响着她。白色的裙子代表了女性特征, 血代表恶性的东西。李慧敏洗手洗衣服是为了抹去过去经历的重大不良事件,希望能把过去影响她心情的记忆去掉,但是这是徒劳的,强迫洗涤的行为只是当时情绪的止痛片。

梦的解析并不同中国传统的周公解梦,后者是建立在存在灵魂的基础上,前者是

建立在潜意识的基础上的。心理学上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现。在生活中,潜意

识是被抑制的,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潜意识才会浮现,各种潜意识就表现为各种

梦。对梦的解释,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态(或者某种你还未意识到的东

西)。事实上,潜意识的力量浩瀚无穷,生活中每件事情,在你脑海中已烙下印

记,我们的心理,如冰山一角,更多的是藏在底下的那一块!人的心灵,比宇宙

更加宽广!

下面举例几为著名心理学家的理论。

1.弗洛伊德——被称为本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个犹太人之一(还有马克思和爱因斯

坦),精神分析的创始人,通过精神分析治疗精神病人。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

梦都与童年有关,而且与性有关,通过对梦者的分析,发现绝大多与性的抑制有

关。

2.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但在梦是对性的抑制上与弗洛伊德产生分歧,后自

创分析心理学。荣格认为,性的抑制只是一部分,梦是潜意识的表象,潜意识会

在梦中通过象征来表现梦者的心态。荣格目前是我国梦的解析上使用最多的理

论,荣格还认为,部分梦对未来有预测作用。如梦到某件事情,事情在未来真的

发生了。荣格的理论深刻地包含着神秘主义!

3.阿德勒——曾追随弗洛伊德,和荣格一样,在性与梦的问题上与曾追随弗洛伊

德产生分析,后自创个体心理学,在世界上广泛的运用在儿童心理学上。阿德勒

认为,人感到自卑从而在生活中追求优越感是人发展的动力。梦是个人生活风格

的延续,梦中人继续着其对生活的态度,通过解梦,了解现实生活中人的各种需

要。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创伤的童年情绪是一切神经症产生的始源,特别是童年期的真实的或想像的有关性内容的不幸事件。而成年人精神创伤的损害程度,则取决于刺激的严重性及人格素质的受挫力之交互作用。所以,如不及时解决,经久地持续下去,除了延续负面刺激,使人格不能健全发展外,别无任何益处。正是这样,在大地震、火灾后,不仅给受害者以物质支援,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在当前尚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恶梦的发生,既有外界的生理刺激,也有内在的心理创伤。在外因来说,梦魇多半是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所引起的。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活动能力相对减弱了,所以,当嘴和鼻孔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就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很快传到大脑皮层,便引起不正确的反应,于是,恶梦就产生了。有的人在梦中看到鬼怪扑在自己身上,张牙舞爪,要吃掉自己似的,于是想挣扎,想喊叫,但是大脑指挥手脚肌肉运动、发声的部分,却还处于抑制状态,所以梦里想挣扎,手脚却一动也不能动;想大喊大叫,却一点声音也喊不出来。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呼吸不通畅的毛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恶梦。

从恶梦的内因方面来看,做梦者在做恶梦之前,精神上一定受到过刺激,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着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作用,意识被弱化。潜意识登场亮相了,梦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借助”恶梦而尽情“表现”。韩愈在《游湘西寺》一诗中云:“犹疑在波涛,怵惕成梦魇。”可见,梦魇确与恐惧警惕心理相联。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做恶梦,通常是和梦者童年时所害怕的一些事物有关,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们一生中曾经历过的那个无力自助的孩提时期。三岁至六岁的小孩子,最容易做恶梦。一个成年人,一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惧和不安的事情时,也可能产生恶梦。

梦魇在儿童中很常见,最多见于3-7岁的儿童,“梦魇”是指从恶梦中惊醒醒过之后,能生动地回忆起恶梦的内容。这些梦境,总是非常可怕,使做梦的孩子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或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被坏人猛兽所追赶,或是自己及亲人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等,当时想咕咕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无可奈何和透不过气来。在将醒未醒之际,常感到身躯和四肢难以动弹,如同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似的,须几经挣扎,才可完全清醒

当孩子遇到创伤性事件之后,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4个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

1. 生理反应。

在创伤时间后,孩子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反应。孩子的吃饭、睡眠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睡不好觉,做恶梦。可能会出现肌肉发颤、出汗的现象,容易哭闹。有的孩子会头疼,肚子疼,或抱怨总是很疲乏。有的皮肤会出现反应,如起皮疹。如果孩子曾经受到来自背后的攻击,身后一有动静可能就会有惊跳的反应。

2. 情绪反应。

遇到伤害性的事件,孩子一般都会产生恐惧情绪。像电影闪回一样的“插入式回忆”也很常见,伤害的场面会克制不住地突然出现在脑海中,并引发负面情绪。有的孩子会易激惹,容易发脾气,情绪愤怒。有的孩子情绪会很低落,表现就是“发蔫”,甚至躲藏起来。也有的孩子会很孤独,不哭不闹,处于麻木状态,这是一种“情绪休克”,是遇到过度强烈刺激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觉得自己应该阻止事情发生但却没有。

3. 认知方面的反应。

孩子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有的会出现定向力下降,对时间、空间的感知变差。高级的认知能力,如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也可能变差,不能像往常一样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孩子可能会一时失去目标,没有了愿望。

4. 行为反应。

受到创伤的孩子会对亲人极度依恋,寸步不离,如果不在亲人身边就坐立不安。很多孩子会出现交流的困难,对人不信任。有的孩子是对所有人不信任;有的则是对一些人,比如如果伤害他的人是老人,他就对所有老人都不信任。一些孩子到陌生环境会高度警觉,比如遭遇了火灾的孩子,到了封闭空间就会很紧张,会首先找出口。还可能会暂时出现社会功能退缩,比如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上幼儿园、上学。也有不少孩子会出现“退化”的行为,即退回到自己更小时候的表现,如吃手指,尿床。

<<<儿童受到心理创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自己直接受到伤害;另一种情况是目击伤害事件,受伤害的人和儿童越亲近,儿童受的心灵创伤的程度也会越重。

人格心理学家们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发展阶段对成人的人格有什么影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满足儿童的一些需要,如果这些需要给予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能很好解决,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阶段中关键问题,就会给下一个发展阶段带来问题,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以下我简单的介绍这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认为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这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喂养方式,照料方式,对孩子的态度,都不能是孩子经常体验到一种不确定性。

第二个阶段: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和遵守生活规则、社会规范。在这个年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我们说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也要学习去遵守生活规范与社会规则,这常常很多父母在这两个问题上左右摇摆,究竟是松一些,还是严一些,父母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第三个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中,孩子创造力、创造的欲望、动机就开始形成,人一生创造力的基础开始奠定。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形成。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不好,孩子今后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自卑感。

第四个阶段:6-12岁,或者延长到青春期前期。这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我们知道这两种品质对一生是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具有这两种品质,父母就不需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很小就知道对自己、他人负起责任。很勤奋的去学习、劳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