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在总结人的发展时曾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繁忙的日常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缩小着广大教师的专业和理论视野,教学成为一种开始时承袭他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机械运动。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自我觉悟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有效途径。
新课程下的教师反思,更多的是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已有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此反思和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和合理性。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喧嚣与繁华的社会让我们心浮气躁,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慢不下来。我们就像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转、转、转,忙、忙、忙,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知识的洪水淹没了我们的大脑,也淹没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大脑几乎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活动,但相同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提高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实践反思的深刻程度。
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吸收”和“巩固”上,而应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反思,并付诸于新的实践。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在相互借鉴中反思
陈玉琨教授: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学反思虽然以教师个人为主,但并不排斥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与研讨。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读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反思也是为了实践,其实任何成长最终都需要以行动或者说成果展示出来。读书,也是为了实践;写作,也是为了实践;反思,也是为了实践。当然,最终都需要变成有理论的实践。
同伴互助也是一种成长的形式。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总认为离我们远的才叫名师。就像去旅游,总认为我们本地的景区都不叫景区,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单位中,老教师的经验,新教师的创新,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许我们不必非要和他们相同,但不保证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理念中得到启发。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内驱力,相信自己可以优秀,不为外界诱惑所变动。继续努力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