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补遗学习笔记一百三十六

第二卷 能入人心脾者,便是佳诗

七十三.铁匠诗人

【原话】康熙间,叔父健磐公访戚镇江,寓某铁匠家,与其妻张淑仪有文字之知,彼此暗投笺札,唱和甚欢,而终不及于乱。微言挑之,则正色曰:“妾故老秀才某之女。幼嗜文墨,父亡,为媒者所诳,误嫁贱工,一字不识。彼方炽炭,我自吟诗,为此郁郁。得遇君子,聆音识曲,使我几句荒言,得传播于士大夫之口足矣。至于情欲之感,发乎情止乎礼义可也。”再三言,则涕泣立誓,以来生为订。健磐公心敬之,不忍强也。归家后,诵其佳句云:“懒妆撩鬓易,私泣拭痕难。”送健磐公归云:“三月桃花怜妾命,六桥烟柳梦君家。”逾两年,再过京口,访之,则铁铺不开,全家不知何往矣。后二十年,在粤中,又遇一刘铁匠者,不能作字,而能吟诗。每得句,教人代写。《月夜闻歌》云:“朱栏几曲人何处,银汉一泓秋更清。笑我寄怀仍寄迹,与人同听不同情。”健磐公尝笑谓余曰:“同一铁匠也,使张女当初得嫁刘某,便称嘉偶矣。”

[译文]康熙年间,我的叔父袁健磐先生到镇江走访亲戚,住在一个铁匠家中,和铁匠的妻子张淑仪在文字上相知,彼此暗中寄投信笺,写诗唱和很是欢乐,但最终都没有越轨的行为。健磐先生稍用话暗示她,她就正色地说:“妾身是以前一位老秀才的女儿,小时候喜爱舞文弄墨,父亲死后,为媒人所欺骗,错嫁给了低贱的工匠,丈夫一字不识。他烧炭炼铁,我吟诗作赋,为此我郁郁寡欢。得以遇上您这位君子,吟听我弹奏的乐曲后识得曲名,使我写的几句不正规的诗句,能够在士大夫的口中流传,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情欲之感,发自于真情而用礼义去约束规范就可以了。”健磐先生再三劝她,她则泪如雨下,立下誓言,愿意在来生相许。健磐先生心底很是敬重她,不忍心强迫她。回家后,诵读了张淑仪写的佳句,诗中说:“懒得梳妆打扮这样可以随意撩起鬓发,私自哭泣却难以拭干泪痕。”她在送健磐先生回家时作诗说:“三月里的桃花怜惜妾身的命运,六桥的烟柳使我梦到了你的家。”过了两年,健磐先生又经过京口,去拜访她,发现铁铺已关门了,全家不知迁到何处。二十年后,健磐先生在广东中部地区时,又遇到了一位姓刘的铁匠,不能写字,却会吟诗。每觅得诗句,便请人代为写字。他在《月夜闻歌》诗中写道:“朱红色的栏杆弯弯曲曲唱歌的人儿却在何处,一泓银河在夜空中闪亮更衬出秋夜的清爽。笑我写诗寄托情怀还要表明心迹,和别人一同听歌心情却不相同。”健磐先生曾笑着对我说:“同是铁匠,假使能让张淑仪当初嫁给刘铁匠,便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好夫妻了。”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一个“铁匠诗人”的故事。

康熙间,叔父健磐公访戚镇江,寓某铁匠家,与其妻张淑仪有文字之知,彼此暗投笺札,唱和甚欢,而终不及于乱。

微言挑之,则正色曰:“妾故老秀才某之女。幼嗜文墨,父亡,为媒者所诳,误嫁贱工,一字不识。彼方炽炭,我自吟诗,为此郁郁。得遇君子,聆音识曲,使我几句荒言,得传播于士大夫之口足矣。至于情欲之感,发乎情止乎礼义可也。”

再三言,则涕泣立誓,以来生为订。

健磐公心敬之,不忍强也。

归家后,诵其佳句云:“懒妆撩鬓易,私泣拭痕难。”

送健磐公归云:“三月桃花怜妾命,六桥烟柳梦君家。”

逾两年,再过京口,访之,则铁铺不开,全家不知何往矣。

后二十年,在粤中,又遇一刘铁匠者,不能作字,而能吟诗。每得句,教人代写。

《月夜闻歌》云:“朱栏几曲人何处,银汉一泓秋更清。笑我寄怀仍寄迹,与人同听不同情。”

健磐公尝笑谓余曰:“同一铁匠也,使张女当初得嫁刘某,便称嘉偶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