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是孩子跨入学校的第一道门槛,大部分的家长入学时总要打问哪所学校条件好,哪位老师教的好。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托人找关系把孩子送入他们如愿的班级,认为孩子进入好班大可放心啦!
可事实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交给学校或老师,学生在校的时间没有在家的时间长。一天的三分之一可能是学校,而三分之二是在家父母陪伴,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所以父母的教育功不可没。
一年级是孩子认识学习的开始,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开始,是养成教育的开始,也是塑造自我的开始,这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地基不结实何谈高楼?所以自我感受一年级的教学不容轻视。
去年我带的六年级毕业,后半年接了一年级,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改版,改编的课文内容减少了,识字量也缩少,而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阅读训练。这次的改编与初中、高中同步,重点是推广阅读。语文教学除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与写作能力,并且逐年逐步加大阅读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1>
对于基础知识比如识字教学,我总结了几种识字方法,有加一加(果+也=颗)、减一减(村-木=时)、换一换(明-日+月=朋)、猜谜语(三人看日出)等,我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识字规律,自学生字已不成问题。可字学会拼读的同时也要学会应用,一字开花,词语接龙,开火车,连词成句,进而要词语积累有AAB、ABB、AABB、ABAC、ABAB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不容易。小考也无非就是这些词类罢了,可孩子阅读跟不上,积累词句从何而来。
为此我在教学中较重视阅读训练,去年刚接收一年级时我就最好了准备,必须从开始就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由听读变为自读到现在成为想读。
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要求学生,有默读、自由读、大声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赛读等。现在孩子们一听要读课文,个个都举起小手想要参加,连平时上课不发言的孩子都想来通过读课文表现自己。
除了课堂训练,我还要求孩子们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认真填写读书记录卡。还要每个星期A4纸上完成一份我写我画,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画画能力又进行了写话训练。一开始有的家长就接受不了,说作业太多,跟不上离开了我班,而坚持下来的学的挺好。这个学期大部分孩子读了六本课外书,多的十本,少的一两本。现在不用我专门强调,孩子们一有空就会自觉的拿起书来读,甚至上课偷偷的读。
虽然孩子们现在差距不大,但不久的将来你会有所发现。我说这些不是在炫耀我有多优秀,我只是想说说我自身的感受,中高考语文分在不断加码,考的都是课外知识,你从小不重视培养,你不广泛阅读会得高分吗?
况且,小学是阅读的最佳时间,是一个人一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再加上小学记忆力好,读过的内容记得牢,以后考试会有用处。我现在只是不希望孩子们错过这宝贵时间,小学读不好,初中高中就没时间读,你的阅读就会夭折,写作就会断电,梦想也成泡影。只要在小学博览群书的孩子,他的语文水平也差不到哪儿,差与优就在此别过了。
<2>
当然学习知识是重要,但一个人的品行更重要。如果学习课本知识是为了求分,那进行养成教育就是修身。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激励他一生,因为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实践的真知。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态度不好学什么都心不在焉,吊儿郎当。你讲你的课,他在放电影,你让写字,他要画画,布置的作业,找人替写。除了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样的表现怎会有好结果。
其次是书写,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即使长得委婉,那已是无法改变的容颜,我们可以用一手好字来替代,可他偏偏不信这邪,就要马虎潦草。像你这么着急完成任务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早点跨入北大清华的校门?你说不可能,那你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呀?怎么做,很简单认真学习,用心写字。
再次就是锻炼自己,你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有人捧有人哄,可在学校就不能享受那些生活了。你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交流;也要学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无人可依靠;更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时间,保护环境。
这些平时的行为习惯不是在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就需要家长深思自身的教育哪儿出问题了?老师只是个教书匠,家长才是育心人,别让你的轻视毁了孩子的前程。
成人比成才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实践比经验重要,理解比埋怨重要,孩子的教育从小抓起更重要。不要让我们的无知颠倒了角色,忽视了重要环节。
为了祖国的明天,教育从基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