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周日下午将近五点,太阳渐渐西斜,暖融融的阳光洒下,温度宜人,正是外出的好时候。我带着儿子,满心欢喜地前往兴庆宫,奔赴这场春日的赏花之约。
车程不过十几分钟,我们便来到了兴庆宫南门口。一下车,眼前的景象让我大为惊讶。虽是傍晚时分,这里却热闹非凡,人流如织。进进出出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人站在门口,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打卡,记录这美好的春日时光。我和儿子快步穿过进口大门和检测口,踏入这充满生机的园子,只见里面早已人头攒动。有的人在卖花的摊位前停下脚步,细细欣赏着娇艳的花朵,还不时和摊主询问价钱;有的人直接挑选起心仪的花儿,准备把这份春日的美好带回家;还有些人聚在一起,热烈地交流着关于花的种种话题。
正走着,儿子突然捂着肚子,说里面叽里咕噜地叫了起来。他的馋虫被勾了起来,径直朝着美食摊位跑去,最后买了一大串孜然面筋,吃得津津有味。解决完“肚子问题”,我们便马不停蹄地朝着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沉香亭及周边的牡丹园进发。
一路上,我们还邂逅了木本植物绣球。洁白的绣球状花朵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穿着白纱裙的仙子在翩翩起舞。这般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念,我也忍不住拿出手机,连拍了好几张,想要把这份美好永远定格。
终于,我们来到了沉香亭。这里早已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我迫不及待地走到亭子西侧,只见一株株牡丹开得正艳。白色的牡丹宛如雪落枝头,纯净高洁;粉色的似少女的笑靥,温柔甜美;紫色的散发着神秘高贵的气息;黄色的明艳动人,如阳光般灿烂;大红色的则热烈奔放,尽显王者风范。每一株牡丹都亭亭玉立,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众多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长枪短炮,从各个角度捕捉牡丹的美态,闪光灯此起彼伏。当我看到园中的那棵白牡丹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唐朝刘禹锡笔下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站在沉香亭边,我围绕亭子环顾一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在牡丹花海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典雅。恍惚间,我仿佛穿越回了唐朝。花开时节,唐玄宗和杨贵妃身着华服,在沉香亭前悠然地观赏着牡丹花。唐玄宗兴致颇高,特命李白制作新曲。李白虽微有醉意,却才思泉涌,挥笔写下了那三首千古流传的《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回到现实,我缓缓走上沉香亭,凭栏远眺。微风拂过,带着花香,也带着历史的厚重感。眼前似乎浮现出历朝历代的繁华与沧桑,那些曾经的故事、人物,都随着时间的长河缓缓流淌。我不禁感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停下。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终会落定。既然如此,更应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过好眼前的生活,不畏惧未来的风雨,因为只要心怀希望,未来便充满无限可能。
这场兴庆宫的赏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春日牡丹的娇艳,更让我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收获了一份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