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应该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写这份报告。我,酷爱音乐,喜欢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自己也认证了网易音乐人,买过很多独立音乐人的数字专辑。
提起独立音乐人,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边巡演一边周游世界,有看不完的风景。一边唱歌一边撩妹,有睡不完的美女。从来不用朝九晚五,只用写歌的时候动动笔,上台时候唱唱歌。没有眼前的苟且,只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是这样的:有钱喝洋酒、没钱喝雪花。虽然夏天嘿咻的时候开不起空调也用不起冈本,但是依旧有睡不完的果儿。但是显然,无论哪一种都是错误的,我们每天调侃娱乐的独立音乐人们的生活,着实令人堪忧。 网易云音乐今年面向全站 2 万多认证音乐人做了一组问卷调查,对回收的 4414 份有效问卷做了统计分析,最终呈现出了这份《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通过对独立音乐人的群体特征、音乐工作现状及对未来的期望三大维度的分析,用大数据刻画出了当今独立音乐人的残酷生存现状。
几个值得关注的调查结论:
1、大部分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状况不够乐观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大部分音乐人的生存状况仍不够乐观。高达84.3%的人是兼职做音乐,因为大部分音乐人无法只通过音乐相关的工作获得生活来源。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音乐人,在音乐上获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乐收入在1万以上的音乐人,占比才不到5%。
2、音乐人对曝光机会的需求强烈
在对于影响自己作品发展的因素判断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作品的曝光机会,有近67.5%的用户表示,为了作品能够被最大程度的传播,他们愿意作品被免费试听和下载。可见,相对于版权收入来说,音乐人更看重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3、音乐人期望拓宽收入渠道
相较于传统音乐产业,如今的独立音乐在收益模式上大不相同,从版权方面能够大量获益的只占极少数,更多人依赖演出、周边产品等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多少也与音乐人的能力及知名度直接挂钩。88%的音乐人表示愿意开通打赏功能,70%的音乐人有意愿或已经在从事音乐周边产品,都说明他们致力于拓宽收入渠道,希望通过具有更高溢价能力的方式获得收入。
2017年二月,赵雷在《歌手》上的表演,让更多人关注民谣,而接着6月开始的《中国有嘻哈》,更将原本深埋地下的嘻哈音乐捧到台前,成就了去年最火热的音乐事件。
大家听音乐的口味越发多远,而每一种口味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传播渠道,尽管这不是音乐的好时代,但我觉得是原创音乐的好时代。
而原创音乐应该也是各大音乐平台的一个机会
反观各大音乐平台,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51sing、太合音乐人、怪兽音乐,大家都在原创音乐上下足了功夫,希望吸引更多的原创音乐人入驻平台。奇怪的是51sing自己打着中国最大的原创音乐平台,我仅仅也是在上面传一首歌而已,仅此......
腾讯和网易的版权大战不但影响了整个行业,也影响了用户听歌的体验,很多用户都得至少装两个以上的APP才能听到自己想听的音乐。但是,尽管版权确实能很快提高运营数据,但砸钱买版权真的是一件很有性价比的事情吗?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真的会就此加大对原创音乐人的推荐比例吗?
这对他们而言显然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因为原创音乐人,他的作品可能很好,他的未来也可能很好,但是他在这个阶段带动数据的能力绝对不可能超过薛之谦,不可能超过周杰伦,不可能找过陈奕迅,不可能超过泰勒斯威夫特,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即是说,同样一个位置,如果我放的是周杰伦的数字专辑,他可能带来的数据是一个非常高的数据,但我同样放一个原创音乐人,他可能带不了这么多数据,他们很难取舍!
所以在各大平台上,都有自己对原创音乐亦或是独立音乐人判断的基本标准,但无论怎样都要有一个健康的运营模式,也可看出有一个健康的平台或大环境下,这几年应该是原创音乐人最好的年代。